尺幅大,筆畫簡約草書的結構不如筆畫多的行楷結構視覺衝擊力強。
其次傅山擅長用情創作,王鐸擅長用筆,所以王鐸多頓挫折筆,傅山多轉提圓筆繚繞。
許有昊現在的草書,就是融入了傅王的書法特點,他最終的目的是想要能夠將兩位書法家的特點融會貫通。
不過,現在許有昊還在起步階段,雖然以他書法水平,對觀眾們來說還能做到賞心悅目,但在孟子濤眼裡就有那麼一點問題了,更別說能夠達到許有昊楷書作品的高度。
當然,許有昊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不過對他來說,名次還在其次,最主要能夠透過這樣的舞臺使自己進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等到許有昊完成了他的作品,和剛才一樣,由觀眾請嘉賓對許有昊的作品進行點評,結果巧合的是,觀眾居然請了坐在袁敬德旁邊的一位五十多歲,頭髮已經稀稀落落的老人,此人正是袁敬德的大伯袁正碩。
孟子濤知道許、袁兩家關係很冷淡,心裡有些擔心,問道:“他不會說什麼刺耳的話吧?”
任可欣冷哼了一聲:“哼,誰知道,不過在這種場合,他這麼說的話,就不怕引起別人的不滿?”
不過,顯然袁正碩並沒有像任可欣說的那樣,他說話很難聽,一張嘴讓主持人都有些愕然:“許老,我要說句實話,你這個草書和你的楷書相比,可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啊,我都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想到研究這樣的書法?”
許有昊聽了這番話,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同時也有些生氣,覺得袁家人都有些不可理喻,是你自己袁家的子弟有問題,現在怪到自己外孫女頭上不說,時不時還要抓著機會打擊報復,這心胸實在都有夠狹小的。
不過,許有昊也並沒有發火,直接說道:“哦,那我可要跟你好好請教一下了。”
袁正碩淡淡一笑,說道:“想必你這草書是學自傅王二人吧,想要融會貫通?但你也不想想,他們兩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能融會的了嗎?”(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鳴驚人(三)(19/62)
袁正碩接著說道:“這一點,從倆人的生平就能看得出來,傅山在明朝淪陷後,面對清軍寧死不屈,即使入清之後還在秘密進行反清活動,一生為反清作鬥爭,而王鐸大家都知道他是貳臣,書風的創作更採取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過著比較安逸的生活。”
“因此,在創作態度上,傅山多以率意任性而為,而王鐸則是相對的比較理性的,所以傅山的作品在成功率上比起王鐸是稍遜一籌。另一方面,傅山把晚明以來擺脫技法規則束縛、注重個性、宣洩的追求發展到極致,這一點王鐸比起傅山來則遜色的多。”
“除了性格,他倆在技法方面也有很大不同,王鐸的用筆方圓結合、提按分明、中側鋒兼用,傅山以圓轉纏繞為主、提按也較為分明但以中鋒用筆為主。結構方面他們都欹側分明,但王鐸疏密變化豐富,傅山則以‘密’‘滿’為主。”
“倆人在章法上字間有著錯落分明、連綿的相同點,也有王鐸疏密結合、傅山以‘滿’、‘密’為主的不同點。墨法有著‘漲、溼、幹’的相同點,但傅山較之王鐸在‘渴’的運用要少的多。”
“所以說,從技巧和性格兩方面來看,想要把倆人的書法特點融合在一起,顯然是不太可能的,當然,我也不是說找不到一個居中的平衡點,但這樣的困難度也不用多說。”
“這一點,從許老的這幅作品就能看得出來,它給我的感覺,就好像畫虎不成反類犬,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比如說‘詔’字,‘疏密’不夠,‘密滿’也不足,差了好幾分味道,另外……”
袁正碩一通洋洋灑灑的點評,大有把許有昊的作品說的一文不值的架勢,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