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既然如此,隨他們去吧!”文天祥搖頭,話語裡多少有些無奈。對於北方的草頭“王爺”,他本來就沒抱什麼過高期望。與當年的陳吊眼和現在的張一行等綠林豪傑不同,這些人起兵反元根本不是為了反抗暴政與奴役,而是看到破虜軍節節勝利,以為北元氣數己盡所以想趁亂撈取好處。這些投機者和文忠記憶裡元末的一些農民武裝一樣,心中沒有任何國家民族觀念,也沒有任何做人的底限,蒙古人佔上風時他們接受招安,反元力量佔上風時他們再起“起義”,根本不在乎自己對大局的影響和世人的評價。

由於文忠的記憶來到了現世,破虜軍頂住了蒙古族力量爆發期所帶來的毀滅。“朝秦暮楚”的投機者本也比歷史上早了數十年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但是,忽必烈徵調他們協助剿滅陳吊眼,表面上看去驅虎吞狼,實際效果卻未必如他想象般樂觀。一旦元軍的主力受挫,這些的人臨陣倒戈時也不會有一絲猶豫。“我提議把新編的四個火槍營從海路調往登州,支援陳將軍!”參謀趙刑指點著膠州一線建議。地圖上,快速南下的元軍前鋒己經迫近濟南,以目前這種推進速度,不出一個月,忽必烈就能親臨山東東路,與北伐先遣師決戰。

陳吊眼北上時只帶了七千兵馬,算上臨時在膠州灣停靠的水師和被陳吊眼收編的部分紅襖軍殘部,破虜軍在山東的總兵力不超過兩萬人。而擺在陳吊眼面前的元軍,現在己經超過了十萬。

天變(三 下)

蒙古人從會走路起就開始學習騎馬,從能拿起弓時開始學習射箭,幾乎是天生的戰鬥民族。如果把未經訓練的江南農民武裝起來驅趕到戰場,那等於驅羊吞虎,起不到任何效果。職業農民的職業強盜之間的戰鬥力差距,決定了戰役的結果。

所以,長期以來,大都督府堅持實行的是一種精兵政策。透過指揮學院、邵武軍校和警備軍制度,逐級完成將領、士官和士兵的培訓。只有透過這種嚴格標淮培養出來的破虜軍才有與相同數量的蒙古軍一戰的實力。

這種精兵政策存在著一個巨大缺陷,就是無法短時間內提供大量士兵。在江南,這種缺陷可以透過各地義軍來彌補,習慣了宋代相對舒適的生活條件的大宋百姓與掠奪其財產、屠殺其同胞的蒙古人之間的仇恨不共戴天,破虜軍在江南的每場戰爭中,都能得到數倍於自己的民間武裝和青壯百姓的支援。

戰場一旦轉移到江北,百姓的支援度就快速下降。越往北方,破虜軍能在民間獲得的支援力量越小,大宋這面旗幟的影響力越弱。自從康王南渡後,北方士地已經被放棄了一百六十多年,近四代人的血脈更替,讓大部分北方百姓失去了對大宋的認同感。包括一些以忠義為名的儒士,眼中的故國都是元而不是宋。

所以,只帶了七千精銳北上的陳吊眼,在忽必烈的幾十萬大軍面前絕對沒有獲勝的可能。以兩萬對五十萬,即使神仙在場也創造了不了勝利的奇蹟。

“把新編的四個火槍營調往江南西路!”文天祥反覆考慮後,否決了宋清濁的建議。與其讓三個整編營的火槍手去陳吊眼那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如把他們補充到江西戰場。畢竟在那裡大宋和北元還維持著不勝不負的局面,多投入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取勝的希望。

“大人,咱們連續四個月的新兵都投放到了江南西路,這種添油戰術是兵家大忌!”宋清濁有些急切地建議道。自從江南西路開戰以來,大都督府幾乎把每批訓練好的新兵和醫館裡康復的傷號都投入到了那裡,但是鄒洬的防線依然在不斷收縮。協同破虜軍作戰的各路義軍傷亡更是慘重,有些小規模義軍從山寨大當家到小嘍囉幾乎一個沒剩下。

雖然破虜軍也讓伯顏麾下的蒙古軍付出了同樣的代價,但是照這個比例換下去,最後的勝利者還是北元。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