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青壯戰士約兩萬八千人,經過初步培訓後他們將接受體能和文化測試,合格的同志將被編製成290個連隊,完成不了考核的同志只能退出軍校另行安排。連隊訓練三個月後,實行部隊編制,六個月後中央首長將對這兩個部隊實施第一次考核,我們的時間非常少,訓練強度不大,中央的任務我們就完不成。&rdo;
曾山看了陳丕顯一眼,意識是說:知道吧,任務來了。
16歲以下和退伍軍人當天就被馬都縣政府的同志接走了,軍校為這些同志搞了一個簡單的歡送會。
而那些體弱和機關的同志,被校務委員會大批的安排從事校內的行政和後勤工作。軍校的後勤部門、軍校醫院、軍校辦公室、軍校政工幹部很快實現了滿員,剩餘的同志只能透過馬都政府來進行安置。
原馬都軍事培訓營地是特區專門營造的簡易板房,按四萬的標準建設的,現在部隊精簡之後,營地空曠了很多。
部隊精簡之後,全部按連級標準93人編制,十人制的班,三班制的排,三排制的連。有建制的按原有建制編,不過原有建制全部按照班、排、連制編組93人,多退少補。清理出來的人員繼續編製成連。所有連級及以上幹部組成軍官連,也按93人制的連編制,兩萬八千多人共編製成300個連隊。沒有連級幹部,沒有後勤,沒有任何一個多餘人員。
部隊的班排長原建制有的繼續保留,新組建的連隊自己選舉班排長,這種編制讓原來部隊的首長意見很大,特別是原來部隊的團營級幹部搞不好只能幹個班排長,如果運氣差,和高階幹部編在一組,只能幹個小兵。
有怨氣的官兵,跑到政治部訴苦的數不勝數,但都被劉部長勸走了。
下午,從特區選拔的290名副連和正排級幹部進入營區,隨同過來的還有各連的裝備。
這些特區選拔的幹部擔任各連的教官兼職連長。
特區軍事委員會為這次改編訓練早就做好了預案,包括人員、編制、番號、教官配置、裝備、課程、訓練科目、甚至相應的後勤預算都做了列支。
譬如人員編制嚴格按照訓練級百人制整編,290個連隊分成兩組,分別隸屬軍校1師和軍校2師。1師核定編制200個連,2師核定編制100個連。這是特區和中共中央協商的結果,1師歸中共中央,2師歸特區。特區擁有優先挑選連隊的權利。
例如番號為1師h9連,他的內部番號為1師第72連。
入夜,天空中傳來隆隆的雷聲,很快傾盆大雨從天而降。
整個營地傳來集結號。
2師d5連營區。12名排長和班長正在開碰頭會,猜測來的教官和連長會是怎樣的人。d5連主力原屬紅一軍團受傷士兵為主,在特區恢復健康後直接留在了營地。這些士兵不少打過軍閥混戰,也參加過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鬥經驗和意志都是驚得起考驗的。
集結號一響,雖然12個排班長還有點奇怪,但是良好的軍事素質讓他們第一時間沖回各自的班排,帶領戰士起床集結。
每個連的集結地,在編組的時候就已經劃好,d5連一排長餘德不顧營區外的大雨,直接帶著一排衝進了大雨之中。
&ldo;跟上,跟上,三娃跟上,跑步前進,快、快。&rdo;
從營房出來到集結地不到150米,餘德帶著一排往集結地跑的路上,就從一閃一閃的雷電中,看到每個連的集結地前面都站著一個人。
傾盆的大雨打在那些人身上,一動不動。整齊的衣服全部已經淋透,狂風夾雜著暴雨撲打在臉上,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餘德原本急躁的心,頓時冷靜下來。那是一種力量,一種無所畏懼的力量,天地為之變色也不驚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