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管怎麼樣,從劉備的這個動作來看,我們也可以分析出後來之所以發動對東吳的戰爭並不是偶然為之的了,因為在這個階段,孫權就已經成了他的假想敵了,根本就沒有什麼斡旋的餘地。
第三張多米諾骨牌就是因為關羽的敗亡,蜀漢帝國內部不得不展開問責制,找出一個負責人來,這件事本身就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罪魁禍首”關羽已經英勇就義,自己又是領導,領導不能有錯誤,所以,問責制必然的演變為揪出替罪羔羊。
這樣一來,也引發了蜀漢帝國進一步的內訌。
垮掉的就是上庸軍區。
劉封,老大的義子,傑出的青年將領,戰功卓著,忠心耿耿,但是,因為拒絕配合關羽發動襄樊攻勢而被劉備秋後算賬了——劉封和孟達的拒絕很有道理,而且關羽不死的話不也就沒有事了?
可惜,一切只是假設和如果,關羽死了,於是,曾經拒絕伸出援手的劉封就浮出水面,“先主恨之”。
單單是劉備和劉封之間有點摩擦的話還不足以讓這個新興的軍區遭遇滅頂之災,問題在於,除了和義父那裡,劉封還和自己的政委孟達之間也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矛盾在於政權,劉封自恃為劉備養子,又是驍勇善戰,所以,必然強調對權力的掌控,而孟達呢?本來和法正一樣有“先見之明”,可是,卻被髮配到了上庸,發配就發配吧,到了這裡還要被劉備猜忌,居然讓劉封這個黃毛小子來牽制自己,所以,因為劉備自身的一個疏忽,讓劉封和孟達之間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而相比之下,孟達都比劉封的怨氣更重一些。
忌憚於劉備的不信任,惱火於劉封的年輕氣盛不給面子,又害怕關羽醫師被別人做文章,所以,當劉封藉故奪了自己的鼓吹之後,一直隱忍和不滿中度過的孟達終於爆發了!
怎麼一個爆發方式?反正自己已經是一個有前科的人了,大不了再投降一次吧,誰怕誰啊。
孟達這麼做,不僅僅是給劉封出難題,也是給劉備來了一個並非是毫不留情的背後一刀。
35—08:稱帝,玄德大夢(2)
孟達,在某種程度上一直被看作是兩面三刀反覆無常的人,但是,至少在背叛劉備這件事上做的還是有點人情味,臨走的時候寫了一封信轉交給劉備,言辭頗是誠懇和謙卑,歌頌了劉備的偉大,祝福他好運,最後又鄙視了一下自己,“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算是有點自知之明吧。
而後,孟達的背叛也不過是拉走了本部人馬,並沒有進一步的分裂主義傾向,看似有點友好分手的味道。
如果只是孟達的單方面出走的話,劉備的損失也不會很大,隨後事態的發展就令他樂觀不起來了,因為孟達投降的是曹丕,而曹丕顯然不希望孟達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這麼一點而已。
而且,因為孟達本人也是一個大帥鍋,文采也不錯,很容易招來文人出身的曹丕的欣賞,於是,雖然是剛投降過來,本著政治影響和個人喜好,曹丕對他委以重任,拜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而後,做出了新的行政劃分,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郡,新人孟達呢,就此出任了首屆的新城太守一職。
但是,這些還只是空頭支票,孟達要想坐到這個位置上,首先還要從舊主劉備那裡打下來,於是,在蜀漢和曹魏之間的上庸戰役中,孟達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不管他願意不願意。
在這次戰役中,出於真心幫助孟達也好,還是監視孟達也好,除了孟達本部人馬之外,曹丕還派遣了徵南將軍夏侯尚以及右將軍徐晃,共計20000多人馬大舉入侵。
對手只有實力被嚴重削弱的劉封、申耽、申儀等人,兵力也不足萬人。
雖然之前共事階段孟達和劉封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