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延熙十年,宗預被封為屯騎校尉,正逢鄧芝從江州返回進京述職,遇見宗預之後,劈頭蓋臉就來了一句:禮法上說,六十不服戎,你說你還瞎忙個什麼勁啊?
這就是鄧芝有點裝大了,他以為他說話別人就不敢頂嘴,結果宗預這個刺頭馬上回嘴:你都70了還佔著茅坑,我不過60而已,這才哪到哪啊。
結果,以後鄧芝記住了,不能和宗預詭辯,就算是詭辯也要思量好了,不能給他以口實。
造化弄人的是,宗預又接替鄧芝的職務,做了江州軍區司令,而後,由於身體不好,所以去職回了成都,並且把鄧芝曾經掛過的虛職:
——兗州刺史也給並了過來。
鄧芝脾氣臭,誰都看不上(除了姜維),宗預也是旗鼓相當,後來諸葛瞻出來做官,並且初掌朝政之後,廖化就攛掇著宗預和自己一起去拜訪一下諸葛瞻。
這個老傢伙還想繼續混下去,所以,看誰牛逼了都要貼一下看看,至少,在官場上這麼做也算是不得罪人。
但是,宗預卻說道:
咱們都這麼大歲數了,什麼沒有經歷過?就差一個死的程式沒有走了,有必要對一個小輩這麼上心嗎?應該他來拜訪咱們還差不多了,人活一口氣啊。
於是不去。
有性格的老頭子,宗預和鄧芝都是。
下面,就該回過身來講講蜀漢劉禪執政初期(其實是諸葛亮執政初期)的內患問題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9—01:南征,歷史塵沙(1)
南征,乃是諸葛亮政治軍事生涯中一個無法忽略掉的時期,因為這是被奉為一代軍事家的諸葛大神第一次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當然了,也是他的第一次上戰場:
建興三年春三月,諸葛亮大軍南下,由安上(今四川省宜賓市所屬屏山縣城)出發,經蠻夷司(今屏山縣新市鎮)南渡瀘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雲、貴廣大地區夷人的叛亂(於同年秋就平定了),年底,諸葛亮安排妥當之後這才安心的撤回了成都,算起來,雖然說是忙碌了一年,可是,真正的戰爭持續期不過是半年而已,而且,對手的強度也是很值得懷疑的,因為真正的敵人雍輳б丫�桓叨ú殼�渡保�舷濾����氖塹胤揭娜伺崖遙��喬捌諳破鷙艽蟮姆繢說囊嬤荽笞辶恕�
綜上所述,這一戰政治意義雖然深遠——鞏固了蜀漢的後方,對於蜀漢政權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也為其後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圖謀統一中原的努力創造了前提條件,但是,說實話,從軍事角度來看,難度係數真的不是很高(涼粉們不要拍我),蜀漢中央軍雖然是客場作戰,但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而且戰鬥經驗也更加豐富一些,所以,對於此次長途跋涉的遠征,我只想說:總理,您辛苦了!
陳壽對諸葛亮事蹟的著眼點也說明了這一點,相比於北伐大計,有關南征的部分,少的可憐,《後主傳》中只不過是下面一句話: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牁為興古郡。十二月,亮還成都。
《諸葛亮傳》中也是隻有一句話: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除了時間地點人物和光輝燦爛的勝利果實之外,對於南征本身可以說是一個字都沒有講。
我們看不到諸葛亮用兵如神的地方,也看不到有一個重量級的敵人給他添亂,只有兩個字:
順利。
這,雖然符合陳壽一貫的寫作敘述風格,但是,對於讀者來說就十分不爽了,不管是抱著看戲的心態還是研究的心態。
所以,裴松之先生率先站了出來,引用了《漢晉春秋》一書對這段歷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