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察,壓根就不應該使用馬謖未免有點事後諸葛,誰都有第一次,漢武帝第一次使用衛青以及霍去病的時候難道不也是在冒險嗎?馬謖又不是去和張郃死磕,難道手下的20000士兵都是擺設嗎?而且,諸葛亮為了以防萬一,還把一個經驗豐富的王平拉了出來當他的副手,就是為了借這個機會捧出一個璀璨的將星啊。
但是,馬謖卻辜負了諸葛亮的這種用心良苦,當他率領大部隊來到街亭進行了實地勘察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那就是捨棄了諸葛亮的“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計劃,選擇了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
這一計劃剛一提出馬上在指揮所內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兩位副手張休和李盛人微言輕,雖然有些疑慮但是考慮到馬謖的背景和地位也就不說什麼了。
王*對很是激烈,在他看來,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到時候就算是有意外的話也可以有責任推卸啊(最後一句是我自己猜的)。
對此,馬謖深深的鄙視之:我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對王平的鄙視雖然有點傷人,但是也是實事求是,後來王平做了大將軍的時候還是這個樣子,旁邊必須配一個秘書給他口述),你們是不會理解我這一招的真正用意的——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
馬謖有點立功心切了,或者說是對於諸葛亮如此的呵護有點不滿,怎麼說我也是天才啊,天才需要的是機遇而不是照顧溺愛,只是阻擋住張郃有意思嗎?
他馬謖想的是吞掉張郃的部隊,立下驚世奇功,一鳴驚人,不讓別人分享此次北伐的勝利果實。
每當我看到這裡,看到馬謖的桀驁不馴(這不是驕傲輕敵,在張郃面前,初經戰陣的馬謖沒有資格輕視別人,尤其張郃還是五虎將,曹魏軍界的三朝*),我總想到孟良崮上的張靈甫。
他的計劃是在山上紮營,居高臨下,將張郃大軍吸引住,待後面斷水的問題不是沒有想過,可是,正好藉著這個機會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就像韓信那樣。
王平苦勸不聽,只好帶著本部的1500兄弟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去安營紮寨了,他可不想和初涉戰陣的馬謖堵上自己的一切,玉石俱焚。
那麼,馬謖的計劃是否可行呢?
其實是很有建設性的,看看張靈甫的輝煌戰績吧,被斷水斷糧的情況下堅守了好幾天,雖然30000大軍全軍覆沒,可是那是在*數萬大軍苦戰不休,以陣亡12000將士的慘重代價才拿下的,而且李天霞等高官可以精誠團結,勝負仍是未知之數,至於韓信,也是故意把本部人馬逼入絕境激發潛能,然後取得絕地反擊的大勝的。
馬謖也想一戰成名,韓信比自己多什麼嗎?不也是和軍事外行劉邦一陣忽悠得到了信任?被自己忽悠住的諸葛亮可比劉邦強多了吧?人家諸葛丞相都絕對自己是一個人才,那麼我為什麼就不能取得韓信式的勝利呢?
馬謖這是在像他的偶像韓信“背水一戰”方略致敬,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山寨版“背水一戰”。
——把營寨建設在山上,雖然說是向韓信致敬,可是,還真的是山寨版啊,呵呵。
兵法上不是說過“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那麼,為將者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是韓信的戰略思想,看起來是和馬謖的“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說馬謖熟讀兵法,當真是所言非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