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八萬魏武卒集結,黑甲、深色內襯,長戈林立,猶如黑雲。
吳起登上拜將臺,魏無忌、龐涓二將,在討伐關中時擔任吳起的副將。
這三個武將,已經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一流武將,他們的對手,主要也是秦國的武將。
“八萬魏武卒,其中一萬人是百戰之卒,兩萬人是精銳之師,還有五萬新兵。”
吳起手中,最精銳的魏武卒,還是龐涓計程車兵。
龐涓很早就開始征戰四方,他的魏武卒,也是最富戰鬥經驗的魏武卒士兵。
其次是魏無忌計程車兵,他計程車兵也經歷過大戰,但經驗不及龐涓計程車兵豐富。
“夏王令我等收取河內、河東,我等需攻必勝、戰必取,最不濟也要戰平。”
吳起提出了很簡單的目標,但在龐涓聽來,臉色卻不怎麼好看,這個小目標卻很難。
《領主》裡猛將如雲,誰敢言不敗?
即使是最高明的統帥,也有被猛將豬突之時,如曹操在渭水被馬超率領騎兵突擊;最兇猛的猛將,也有力竭之時,霸王項羽力拔山河,也有垓下之敗。
“八萬魏武卒,關中要用多少秦銳士與之抗衡?”
魏無忌握著一卷河洛的地形圖,關中軍最精銳的軍團就是秦銳士,魏武卒也是楚天用來對付秦銳士的精銳軍團。
除了八萬魏武卒,還有馮異、陳慶之兩個軍團,大約有十萬步騎。
馮異的副將是張郃,他對鄴城已經再熟悉不過。
不過,十八萬步騎的目標是攻取三河,按部就班,開啟通往關中的道路。
吳起想了想:“至少十萬。”
一個文官走過來:“兵器、糧草、戰馬,盡數清點完畢,只需夏王下令,就可以攻入河內。”
吳起的軍團沒有軍師,因為吳起的智力,也不需要軍師,給吳起搭配軍師,就是浪費。
但是冀州軍有專門的內政大臣,負責後勤。
這個人本來是趙龍的文臣,後來被楚天俘虜以後,投降楚天,治理冀州。
隋朝統一全國,主要依靠楊素和高熲二人之力。
擅長統軍的楊素逃到了益州,而擅長內政的高熲留在冀州。
吳起執掌冀州軍,高熲成為了負責後勤的文官。
雖說吳起也可以兼任文官,但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分身無術。
接下來,就只待楚天下令。
夏王府,楚天正在決定進攻關中的時機。
一旦主動挑起大戰,那麼整個漢帝國會陷入混亂。
“老秦已經親自坐鎮洛陽,幾十萬人鎮守洛陽,想要阻擋我之攻勢。明關前往遼西,多半是要發起對幽州的攻擊,響應老秦。兩個人行動的時間,幾乎一致,很明顯提前預謀。”
楚天標記老秦在關中部署的兵馬。
王翦至少有五萬秦銳士。
蒙武、李信可能也有秦銳士。
王翦和蒙武、李信的組合,類似於吳起和龐涓、魏無忌的組合。
“明關的威脅,恐怕不比老秦小。遼東軍入關的決心,非同小可,而且遼東軍擅長進攻。”
楚天已經探知,明關有遼西軍、烏桓三部、鮮卑三部、遼東六軍可以調遣,還有一隊楚天不怎麼熟悉的女真八旗。
“需要我率領神機營,征討關中嗎?”
夏天涼知道這是楚天可能最艱苦,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大戰。
各個諸侯逐鹿中原,古代得北方者,得天下。
要是在漢帝國的北方大戰失敗,那麼功虧一簣。
“你留守夏王府,負責後勤,神機營用來對付遼東,遼東那裡可能有火器兵種。西域並不平靜,我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