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天,我們就可以抵達高麗國西京城下。攻陷高麗國王城,所有人等,皆可衣錦還鄉。”
公孫康命令騎兵紮營。
他親自率領三千烏桓騎兵擔任先鋒。
蹋頓以及一群戴罪立功的烏桓貴族聚集在篝火旁。
在義州城、安州城之戰,已經有一批烏桓貴族和騎兵陣亡。
只有在征討高麗國的大戰中活下來,並且立下功勞的烏桓貴族,才可以免除死罪,並且被任命為將領或者校尉。
“高麗國比我們想象之中更加頑強,上次滅亡高麗國,明王動用的兵力更加精銳,而且當時高麗國還沒有如此頑強……”
蹋頓曾經跟隨明關滅過一次高麗國,此次高麗國召集百萬大軍,聲勢浩大。
公孫康用匕首切下一塊金黃的羊肉:“他們亡國一次,心有不甘罷了。”
公孫康在遼東生活,熟悉烏桓人的習慣,所以統領這群烏桓騎兵,烏桓騎兵對公孫康也算是信服。
在投降楚天以後,公孫康的地位上升,接替蹋頓,統帥烏桓騎兵。
“西京東有大同、長慶二門,南有蘆門、含毯二門,西有普通、七星二門,北有密臺門、牡丹峰。如此一座巨城,想要徹底圍困,三十萬大軍都有些勉強。也許可以圍三闕一,在其退路設下埋伏。”
公孫康手中握著西京的地形圖。
明關統治高麗國時,已經令人收集高麗國各處的地形圖,這批地形圖給楚天第二次征服高麗國提供了不少便利。
次日,公孫康繼續南下,擊潰小股的高麗國騎兵。
當公孫康南下至距離西京不到四十里時,最前方的一支烏桓騎兵小隊回來稟報:“將軍,南邊有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迎戰!”
“高麗人竟然還有勇氣出戰,將其擊潰!”
公孫康催促烏桓騎兵南下!
一支大約4000人的騎兵出現,幾個騎兵握著西式火龍圖紋戰旗!
“停止行軍!”
公孫康揚起馬鞭,烏桓騎兵陸續停下。
“那是什麼旗幟?不像是高麗國的太極旗。”
蹋頓勒住戰馬的韁繩,拔出馬刀。
公孫康看向敵騎,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火龍旗。
對面的騎兵到來以後,部分騎兵下馬列陣,擋住前往西京的通道。
“這是騎馬的步兵,沖垮他們!”
公孫康拔出馬刀,與蹋頓率領天下名騎衝擊阻擋他們的騎馬步兵!
戰馬疾馳,烏桓騎兵取出弓箭,逼近敵軍!
合眾國的亞當斯眯著眼睛,指揮龍騎兵團下馬。
龍騎兵,為騎馬的火槍兵,利用騎兵的高機動力,讓火槍兵快速抵擋戰場。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北歐雄獅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龍騎兵,又或者英格蘭的重型龍騎兵團。
在龍騎兵兩側,有用於肉搏的傳統輕騎兵掩護。
西式火龍戰旗招展,當烏桓騎兵進入火繩槍的射程範圍以後,最前排的龍騎兵開始齊射,疾馳中的烏桓騎兵有數十人陣亡,烏桓騎兵計程車氣和陣型遭到破壞!
一隊持長矛的龍騎兵擋在最前面,阻止烏桓騎兵衝擊火槍兵。
兩翼的合眾國輕騎兵出擊,夾擊公孫康的騎兵!
公孫康、蹋頓沒有想到高麗戰場竟然還有火器兵種,一時間人仰馬翻。
即使三郡烏桓騎兵是六階兵種,作為輕騎兵,防禦力不高,無法抵擋火器射擊。
一個烏桓貴族的胸口被鉛彈貫穿,整個人從馬背跌落,被驚慌失措的戰馬踐踏!
部分烏桓騎兵在經過對面兩三輪齊射以後,終於逼近龍騎兵,手中弓箭拋射,射殺對面數十個火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