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季以及清晨黃昏,它的花瓣、花蕊、花葉的形狀和顏色都會發生變化,很難掌握得準確,此畫上之花是春季正午時分盛開的月季花,畫得準確同真花一樣。眾畫師不信,找來畫作者一問,畫作者道:此畫畫的正是春季正午盛開之花。可見其觀察之真之細。
故此他的傳世作品《芙蓉錦雞》、《池壙秋晚》、《四禽》及《雪江歸棹》等畫,都可稱為傳世珍品。
宋徽宗還親自出題,留下了“踏春歸來馬蹄香”的佳話: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這裡“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裡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獨有一青年畫匠奇思傑構,欣然命筆。畫構思很巧妙: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讚:“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的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如。
他還發展了宮廷繪畫,廣集畫家,創造了宣和畫院,培養了像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一批傑出的畫家。他組織編撰的《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是美術史研究中的珍貴史籍,至今仍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不是讓人們遠離“五色”“五音”“五味”“畋獵”“珍寶”,這些原本美好的東西為什麼要遠離呢?關鍵是一個“度”字。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都天資聰慧,他們的聰明才智原本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但是,面對“五色”“五音”“五味”“畋獵”“珍寶”他們陷入了“無度”的泥潭,從而荒廢了朝政,釀成了千古遺憾,讓後人不知道怎麼來評價他們。
素食麻衣
素食麻衣
朝末年,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安徽鳳陽,挖掘了明高祖朱元璋的墳墓。頓時京城一片譁然,崇禎皇帝發誓從此“素食麻衣”直至消滅農民起義軍。
他十八歲登位,三十四歲無奈吊死在煤山之上,屬於生不逢時。回顧崇禎的一生,立志中興大明帝國,努力挽救頻臨滅亡的明王朝命運,但明末的吏治已至無可救藥的地步,佔居帝國核心的庸官玩吏,已經帝國失去了從生的希望。不斷地加稅,是的民間稱呼將他為“重徵”以代替“崇禎”。
崇禎皇帝再勵精圖治也是於事無補的,因為,此時的朝野上下已經*透頂,那些達官貴人們哪裡能夠忍受穿破舊的布衣呢?於是京城裡製作“舊朝服”的“地下工廠”誕生了,一件“舊朝服”比原來的新朝服價錢要貴很多。*的朝廷,鬧下了亙古未有的大笑話。正如老子所說:“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像這樣的朝廷能夠支撐多久?
今天站在後世的人們來看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我們依然清晰的看出,昔日在位短暫17年的皇帝生涯中的他充滿了困惑、恐懼、孤獨、倔強、矛盾、痛苦、無奈、絕望、噓唏與眼淚,卻較少見到貪婪、吝嗇、暴虐、荒淫、無恥、妥協、賣國與投降。可以說崇禎雖然具有秦二世的亡國之命,卻也沒有其懦弱無能的本性和昏庸無道的行為;崇禎雖然具有隋煬帝的亡國之運,但是卻沒有其驕奢淫逸的貪婪、橫徵暴斂的殘酷和窮兵黷武和兇殘;崇禎雖然具備了李後主和宋徽宗的亡國徵兆,卻沒有他們閒情逸致的興致、溫文爾雅的做派、沉迷書畫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