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唐太宗對他特別欣賞,曾當著薛仁貴的面誇讚:如今隨我打天下的將軍們都老了,要不了幾年他們就無法馳騁在戰場上。這次東征高麗,我不喜得高麗。而是喜有將軍。後繼有人了。
由這話可見太宗對薛仁貴的評價有多高。對薛仁貴寄予厚望。
事實上,薛仁貴也沒有讓唐太宗失望,他東征西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立下赫赫功勳,是唐軍心目中的戰神。
到於大非川之戰的失敗,並不是薛仁貴的錯誤。是郭待封違背將令,以致於糧草被吐蕃焚燬。
糧草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糧草被毀,這對於唐軍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軍心不穩,士氣低落,而吐蕃大論率領四十萬大軍前來進攻薛仁貴,準備把薛仁貴殲滅掉。
然而,讓大論意外的是,薛仁貴沉著應戰。沒有絲毫慌亂,展現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華。在薛仁貴的指揮下,唐軍打了一連串的勝仗,打得吐蕃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眼見無法達到全殲薛仁貴的目的,大論只得與薛仁貴和談,以讓薛仁貴率軍離開為條件,結束這場戰事。
在大勢不可挽回的前提下,薛仁貴也只能接受這一條件,帶回來近一半唐軍。
若是換個人的話,很可能全殲覆滅,匹馬無還。
薛仁貴能做到這點,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唐朝在追究這次戰役的罪責時,卻是因為郭待封的老子是唐朝名將,偏向了郭待封,沒有處死郭待封,只是削職為民而已。
而在不可能的情況帶回近半唐軍的薛仁貴,也被貶為庶民,這對薛仁貴極為不公平。
對薛仁貴的不公平待遇,將士們一直在為他鳴不平。
如今,李隆基要把雪恥的機會交給薛直,讓薛家洗刷恥辱,將士們打從心裡認可,對李隆基不得不服氣,是以下跪相謝。
“起來。”李隆基雙手扶起薛直,要將士們起身。
“謝太子。”將士們齊聲相謝。
“左驍衛大將軍兵敗大非川,非他之過也,實為郭待封之過。而朝廷對左驍衛大將軍進行撤職奪爵,這極為不公。”李隆基在薛直手背上拍拍,道:“今日,大唐進軍大非川,你率軍為先鋒,盡情的殺戮吧!用吐蕃人的鮮血、屍骨,告慰左驍衛大將軍在天之靈!”
“嗚嗚!”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然而,李隆基這話說到薛直的心坎上,他激動難已,終於流下了熱淚。
唐朝對薛仁貴不公,這是共識,然而,作為太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出來,還是第一次,這是還薛會貴公道,作為薛仁貴的孫子,薛直不能不激動。
“嗯。”薛直重重點頭,率領一萬精銳,率先出發。
“弟兄們:二十年前,我的祖父,左驍衛大將軍,兵敗大非川,是我薛家男兒的奇恥大辱,我薛家男兒發誓,一定要用我薛家男兒的鮮血來洗刷!今日,機會到了,我將率領你們前去大非川,洗刷這一奇恥大辱,你們願意與我一道麼?”薛直來到將士們面前,大聲訓話。
“願意!願意!”
薛仁貴雖然死去多年,然而,作為戰神級的統帥,他的威名還在,將士們對他依然服氣,能為他洗刷恥辱,正是他們心中所想,無不是扯起嗓子大吼。
一時間,聲振長空,地皮都在顫抖。
“出發。”薛直飛身上馬,一拍馬背,率先而出。
將士們緊隨其後,如同一條長龍,對著大非川滾滾而去。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驅入漢關!”也不知道是哪個將士激動難已,唱起了薛仁貴的傳奇之歌。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驅入漢關!”一有人唱,將士們立時和,一時間,歌聲雄壯豪邁,直貫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