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分,其實不妨讓他戴著枷,且看他除不除下來。另一件事說有個士人在外地做小官,受到悍僕挾制,那惡僕還要娶他女兒為妻,士人無法與抗,甚是苦惱。張詠在客店中和他相遇,得知了此事,當下不動聲色,向士人藉此僕一用,騎了馬和他同到郊外去。到得樹林中無人之處,揮劍便將惡僕殺了,得意洋洋的回來。他曾對朋友說:“張詠幸好生在太平盛世,讀收自律,若是生在亂世,那真不堪設想了。”
筆記《聞見近錄》中,也記載了張詠殺惡僕的故事,敘述比較詳細。那小官虧空公款,受到惡僕挾制,若不將長女相嫁,便要去出首告發。閤家無計可施,深夜聚哭。張詠聽到了哭聲,拍門相詢,那小官只說無事,問之再三,方以實情相告。張詠次日便將那惡僕誘到山谷中殺了,告知小官,說僕人不再回來,並告誡他以後千萬不可貪汙犯法。張詠生平事業,最重要的是做益州知州宋太宗淳化年間,四川地方官壓迫剝削百姓,貧民起而作亂,首領叫做王小波,將彭山縣知縣齊元振殺了。這齊元振平時誅求無厭,剝削到的金錢極多。造反的百姓將他肚子剖了開來,塞滿銅錢,人心大快。後來王小波為官兵所殺,餘眾推李順為首領,攻掠州縣,聲勢大盛。太宗派太監王繼恩統率大軍,擊破李順,攻克成都。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李順逃走的方法甚妙:官兵大軍圍城,成都旦夕可破,李順突然大做法事,施捨僧眾。成都各處廟宇中的數千名和尚都去領取財物。李順都下數千人同時剔度為僧,改剪僧服。到得傍晚,東門西門兩處城門大開,萬餘名和尚一齊散出。李順早已變服為僧,混雜其中,就此不知去向,官兵再也捉他不到。官軍後來捉到一個和李順相貌很像的長鬚大漢,將他斬了,說已殺了李順,呈報朝廷冒功。李順雖然平了,但太監王繼恩統軍無方,擾亂民間,於是太宗派張詠去治蜀。王繼恩捉了許多亂黨來交給張詠辦罪,張詠盡數將他們放了。王繼恩大怒。張詠道:“前日李順脅民為賊,今日詠與公化賊為民,有何不可哉?”王繼恩部下士卒不守紀律,掠奪民財,張詠派人捉到,也不向王繼恩說,徑自將這些士兵綁了,投入井中淹死。王繼恩也不敢向他責問,雙方都假裝不知。士兵見張詠手段厲害,就規矩得多了。太宗深知這次四川百姓造反,是地方官逼出來的,於是下罪已詔佈告天下,深自引咎,詔中說:“朕委任非當,燭理不明,致彼親民之官,不以惠和為政,管榷之吏,惟用刻削為功,撓我蒸民,起為狂寇。念茲失德,是務責躬。改而更張,永鑑前弊,而今而後,庶或警予!”他認為百姓所以造反,都因自己委任官吏不當,處理政務不明而造成,實在是自己的“失德”。後世的大領袖卻認為自己總是永遠正確的,一切錯誤過失全是百姓不好,比之宋太宗趙光義的風度和品格來,那可差得遠了。張詠很明白官逼民反的道理,治蜀時很為百姓著想,所以四川很快就太平無事。他在亂事平定後安撫四川,深知百姓受到壓迫太甚時便會鋌而走險的道理。後來他做杭州知州,正逢饑荒,百姓有很多人去販賣私鹽度日,官兵捕拿了數百人,張詠隨便教訓了幾句,便都釋放了。
部屬們說:“私鹽販子不加重罰,恐怕難以禁止。”張詠道:“錢塘十萬家,飢者十之八九,若不販鹽求生,一旦作亂為盜,就成大患了。待秋收之後,百姓有了糧食,再以舊法禁販私鹽。”《宋史》記載了這一件事,當是讚美他的通情達理。中國儒家的政治哲學,以寬厚愛民為美德,不若法家的苛察嚴峻。王小波在四川起事時,以“均貧富”為口號,他對眾貧民說:“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四年)。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稱:“蜀中劇賊李順,陷劍南、兩川,關右震動,朝廷以為憂。后王師破賊,嫋李順,收復兩川,書功行賞,了無間言。至景? 中,有人告李順尚在廣州。巡檢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