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皇帝的桌案前,擺上了一份軍報。
皇帝看完,面色氣憤,當即召集了大臣入宮,商量對策。
最近幾年,皇帝沉迷於求仙問道,但也並非對朝事完全不管,只是對一些小事不上心。
但眼下,外敵侵犯,是大事。
大臣們好幾日沒上朝了,此時一聽到口諭,一個個火急火燎的換上官服進了宮。
宮門口遇到,三三兩兩揣測著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心情忐忑。
勤政殿。
各位大臣們站在大殿中,看完了從西北邊境送來的軍報。
他們中有一些人,昨日就已經在齊王府或者晉王府知道了這件事。
此時都略微低著頭,不敢多話,生怕露餡。
只是兩方相互看的時候,眼神有些劍拔弩張。大家都預感到:今日怕是得大吵一架。
皇帝來了,面色依舊氣憤,看向底下的大臣:
“都看完了,你們給朕說說,出現這種事,怎麼處理解決?”
眾位大臣低著頭不敢說話。
邊境送來的戰報,一共有兩封。
一封是將軍吳勇傳回來的,一封是軍師傳回來的。
按軍師信上的意思是:大敵當前,將軍吳勇卻臨陣退縮,不敢上前迎敵,最後是一支先鋒隊的副將帶著大軍上了戰場。
而吳勇卻說:他有策略,先派了一隊先鋒……
皇帝怒笑道:“真是好樣兒的,大敵當前,不想著如何迎敵,居然先起了內訌。”
這時,齊王的人先出來說話:
“皇上,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特別是邊境下軍令,只能由一個人說了算,再多一個人,底下計程車兵們怕是都不知道聽誰的。
“微臣提議,去掉軍師下令的權利,邊境一概都交給將軍全權處理。”
晉王的人當即站了出來反駁:
“錢大人此言差矣,當初秦家在邊境為主將,因為秦家的一意孤行,差點導致戰敗,但凡旁邊有個人提醒,也不至於出現那種情況。
“更何況,當初建立這個相互制約的制度,是朝中上下一致同意的,錢大人此言是在質疑:當初朝中上下的決定不對。”
這位說話的大人,沒有提皇帝,但是一句朝中上下,就已經包含了皇帝,對方想說什麼一下都說不出來。
邊境之所以會形成將軍和軍師兩方鉗制的局面,除了有齊王和晉王在背後推波助瀾,還有皇帝的默許。
當初的秦家,掌管邊境十萬大軍,戰無不勝,在邊境極有威望。
邊境城鎮的巡撫,郡守,無不對秦家都是溢美之詞。
皇帝怕秦家功高蓋主,便預設了朝中有人對秦家的指控,順水推舟把秦家從邊境調了回來。
也怕走了一個秦家又來一個別的家,所以才設立了將軍和軍師相互監督相互牽制。
還有一點,是大魏和蠻夷兵力懸殊,皇帝並不覺得這樣一個小小的改動會影響戰局。
不光他,朝中也是如此以為:哪怕將軍和軍師各管五成將士,各自五萬的兵力也能獨自戰勝蠻夷。
所以,有此安排,純粹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預防邊境將軍一家獨大,對朝廷產生威脅。
有大臣出來打圓場:“皇上,這都是小事,主要是大戰最後的結果如何。
“此事,可後頭慢慢再商議。”
皇帝看了底下眾位大臣一眼。
想要太子三兄弟進宮問話。
但一想到,花滿堂事件中,自己才讓李元齊在府中面壁思過,這會就又讓人進宮,實在是打臉太快,便作罷。
現在,這件事確實要提上日程解決。
從古至今,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