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與其他有關國家一樣,我們將保護在華英國臣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且我們將使中國政府對英國臣民或財產所遭受的一切肆意傷害和損失負責。毫無疑問,不可以軟弱,不可以猶豫。”

日本大使則認為“我們必須支援上海領事團和工部局。我們還必須避免可能令中國人以為能夠以暴力逼迫各國讓步的任何行動”。

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強硬態度導致對於五卅慘案的調查和談判毫無進展,雙方只是在互相推諉和扯皮而已。

其中英國和日本的立場最為堅定,美國則具有兩面性,居中協調。

美國政策的基調是無意利用對英、日不利的騷亂。

基本上選擇維護列強內部團結。尤其認同擁有重要在華利益的美、英、日三強擔負起外交責任,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對公使團給予明確的領導。

“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與英國人和日本人合作,但是。不要愚俠式地與他們打成一片,竟致我們分擔中國人對他們的憎恨。”

英國的文化精英同樣分為不同的派別。有些派別傾向於政府,有些則傾向於同情中國。

即便是在布盧姆斯伯裡團體的內部也存在分歧。不過他們認為個人有言論的自由。

林子軒需要的是一個發出聲音的機會,他是以私人的身份來到英國,沒想過到英國的政府部門抗議,或者到英國的參議兩院演講,那不現實。

他只要在公開場合發出聲音就行了。

布盧姆斯伯裡團體的成員被稱為劍橋派,所以林子軒獲得了一個在劍橋大學演講的機會。

1925年9月21日下午,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林子軒開始了他的演講。

前來聽講的除了劍橋的學子,還有少量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甚至是好奇的劍橋大學教授。

他演講的題目叫做《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了這次演講,他做了充分的準備,特意練習了英文發音,這是為了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林子軒向聽眾講述了四個月前在上海發生的暴行。

“我當時就在現場,身邊是我的學生,他們或許激動和憤慨,卻絕不是什麼暴徒,而是手無寸鐵的平民,我聽到了接連不斷的槍聲,人群驚慌失措,四散逃開,但槍聲仍然不絕於耳。”

“慘案發生後,那些被槍殺的學生和平民被公共租界當局汙衊為暴徒,為他們的殘暴罪行開脫,這是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強權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控制輿論,可以肆意殺人,這是怎樣黑暗的世界。”

“但弱者也有反抗的權利,為了抗議租界當局的暴行,上海發起了全市總罷工,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整座城市猶如一座死城。”

“隨後在中國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行動,這是一個民族發出的怒吼。”

“中國沉默的太久,壓抑的太久,需要一次爆發來喚醒整個國家的復興。”

“當一個衰亡民族懂得不反抗就會被欺壓的時候,當他們懂得在沉默中爆發的時候,那麼離這個國家的復興也就不遠了。”

“我們不怕犧牲,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的犧牲必將被銘記,成為這個國家復興之路上的鮮紅印記。”

“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復興,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將更奮然而前行。”(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愛這土地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學生在英國大學中都是出類拔萃的存在,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不服從權威,或者說是桀驁不馴。

他們來聽林子軒的演講,大多是懷著好奇,但作為英國人,卻不一定認同林子軒的說法。

在英國國內的媒體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