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她想想畢竟兩年不見,也沒太在意,等時間長了,關係自然會好起來的,可如今半年過去了,情況還是沒有好轉。

哥哥在銀行工作之後,兩人就更疏遠了。

哥哥甚至提出要搬出去住,幸好被母親阻止了。

這次發覺哥哥還會寫詩,而且還寫的那麼好,林曉玲一下子覺得兩人的距離拉近了,有了共同的話題。

“哥,你出名了。”驚呼過後,林曉玲崇拜的說道。

沒錯,林子軒的確是出名了,至少在文壇上是這樣。

經過一個多月的發酵,新詩的浪潮逐漸興起,許多文人都加入到創作白話文新詩的行列,林子軒的詩作成了被學習和模仿的物件。

特別是在學校裡,更是引發了風潮。

他的詩作被朗誦,被傳播,被解析,被研究……

各種讚譽紛至沓來,當然也有罵聲。

特別是支援文言文的學者,更是把他當作大敵,其中以南京東南大學的幾位教授最為激烈,代表人物是梅光笛和吳謐等人。

聽著妹妹不停訴說學校裡的學生如何的推崇他,如何喜歡他的詩作,林子軒表現的很平靜,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寫的詩作都是剽竊後世詩人的傑作,都已經被時間所證明過的,若是還不引起轟動,那肯定是那裡出了問題。

對於那些罵他的人,他更是不在意。

新詩是時代的潮流,沒有人能夠阻擋,後世會給出公正的評價。

只是不知道那些人若是知道這些詩作的作者和寫《尋秦記》小說的作者是同一個人,會有何感想。

他略帶惡趣味的想著。

不管怎麼說,他也算是出名了,邁出了成為文豪的堅實一步。

把喋喋不休的林曉玲趕出房間,他坐在書桌前,鋪開稿子,拿起鋼筆,在腦海裡搜尋出《羅馬假日》的各種資料,開始剽竊。文豪就是這樣煉成的。

第二十三章 為藝術而獻身

想要把《羅馬假日》完美移植到上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情節要進行中國化。

在這個保守的社會里,男女擁抱都會被認為是有傷風化,更別說是吻戲了,最多隻能是牽手,還不能是撓手心的那種。

其次,還要和上海的旅遊景點相配合,讓更多的人認識上海這座城市。

而且劇本中要儘量少用臺詞,因為默片中的臺詞都是用字幕打出來的,如果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時不時的有字幕跳出來,會影響觀眾的觀影情緒。

還有電影配樂的問題。

在默片時代,為了不使觀眾因為沒有聲音而感到厭倦,劇院會有專門的樂隊根據電影劇情的發展來演奏音樂。

當情節悲慘的時候演奏悲傷的曲子,高興的時候演奏歡快的曲子,**的時候演奏激昂的曲子,平淡的時候演奏舒緩的曲子。

這些曲子大多是國外的古典名曲,極少原創,配樂的好壞和樂隊的水平有極大的關係。

在上海,外國人開的豪華戲院基本上都有專門的樂隊,而一些國人開的小戲院很少配有樂隊,有些戲院即便配有樂隊,但樂隊的水平不高,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讓觀眾感到厭惡。

林子軒覺得在一部國產電影中使用外國曲子略感違和,不如用中國的樂器,比如古琴或者二胡等等,更有意境。

他還想來個片尾曲,在電影結束的時候,讓歌星現場演唱,從而引起轟動。

他不想毀掉心中的經典,所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林子軒把要做的事情一一記下,拍攝電影是個長期的過程,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他要和但杜予商量過才行。

兩天後,林子軒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