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這些跡象無一例外的表明,叛軍在穩住了南部戰線之後,打算用一次突襲,迅速解決北面的威脅。

對政府軍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留在南面守衛納傑夫與迪瓦里也等重鎮的全是普通軍隊,而且以步兵為主,兵力也不算充足。

比如在納傑夫,名義上有三個旅,不過只是三個步兵旅,而且都是新編旅。

樂觀估計,納傑夫的守軍總共也就一萬人出頭。

迪瓦里也的情況差不多,只有兩個步兵旅,總兵力不到一萬。

即便在巴格達,也最多隻有三個旅的兵力,其中最多隻有一個主力旅,總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五千。

如果現在發起進攻,說不定能夠一口氣打到巴格達。

要是能趕在叛軍主力殺回來之前出動足夠多的部隊,也許還能打下巴格達!

這下,那些將領也來了興趣。

不說別的,只要能趁此機會打幾場殲滅戰,取得值得稱道的勝利,就能獲得鞏固地位的戰功。

哪怕內戰沒有就此結束,也能極大的提高在拉扎克政權的話語權。

此外,這些將領手裡也有足夠的兵力,而且那些在內戰爆發後組建的部隊,基本上都已完成訓練。

七名主要將領,每個人手下至少有兩個旅,總共有二十個旅。

扣除留在巴士拉的衛戍部隊,至少能安排十六個旅參與反擊行動。

確定了全面反擊的總方針後,就是安排具體的作戰任務。

按這些將領的提議,將同時在三個方向上發動反擊,即西路向納傑夫推進,中路進軍迪瓦里也與東路的阿馬拉。

西路與東路是佯攻,中路才是主攻方向。

問題是,如何分配?

很明顯,這些將領都想率先殺回巴格達,成為“巴格達的解放者”,由此坐上頭號戰將的寶座。

佯攻?

那可沒有多少油水。

一番扯皮之後,基調定了下來。

七名將領,實力最強大的三個,準確說是掌握兵力最多的三個負責主攻方向,另外四個負責佯攻方向。

也就是說,在主攻方向上投入了十二個旅的兵力!

如此多的兵力,肯定無法全部展開,因此對進攻計劃做了調整,主要就是增加一個次要目的。

按照部署,在攻佔了迪瓦里也之後,主力部隊繼續向希拉推進,然後攻打巴格達。

與此同時,派至少三個旅進軍庫特,爭取趕在主力部隊攻打巴格達之前佔領庫特,封鎖邊境地區。

西路佯攻,就是在底格里斯河右岸推進,攻佔納傑夫之後,繼續向卡爾巴拉進軍。

如果在該方向上率先取得突破,也就是率先佔領卡爾巴拉,就要強度底格里斯河,協助中路大軍攻打希拉。

到時,將有至少十三個旅向巴格達進軍。

最不受重視的就是東路佯攻。

關鍵就是,東路怎麼打都去不了巴格達,與解放巴格達扯不上關係,反而有可能遇到大麻煩。

很簡單,東路佯攻其實是掃蕩邊境地區。

在佔領阿馬拉之後,東路佯攻部隊將沿著邊境線推進,控制通往伊朗的公路,封鎖整條邊境。

很明顯,如果伊朗決心出兵參戰,首先要對付的就是這邊的政府軍。

為此,費薩爾提出,阿盟地面部隊將駐守巴士拉,為東路佯攻部隊提供支援,必要的時候會參與東路作戰行動。

有阿盟聯軍做後盾,被派到東邊打佯攻的兩名將領才勉強答應下來。

安排下去之後,拉扎克讓這些將領回去調集部隊,並且限定在三天之內,必須帶著部隊到達進攻出發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