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親臨一線,是在成吉思汗時代留下來的傳統,但是這傳統很快就因為蒙哥戰死在釣魚城下而成為史。蒙哥戰死之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權奪位,導致蒙古爆發了多年內戰,這也使得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南宋竟然憑藉著多年來的積蓄,一下子有了和蒙古抗衡的戰力,甚至葉應武也實際上是全盤接收了南宋的這些遺留,方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
所以蒙古吃一塹長一智,自然充分意識到大汗的存在對於整個王朝穩定性的關鍵作用,所以年少時候經常率軍征戰、所向披靡的忽必烈,迫於這種壓力和限制,已經有很久沒有出現在戰場上了。
忽必烈並不像成吉思汗那樣喜歡事必躬親,所以一向都是放權給前線的將領,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容不得忽必烈放權,整個蒙古除了忽必烈,似乎也沒有人未曾在大明手下吃過敗仗。
更何況此戰關乎蒙古百年來的基業,忽必烈就算是膽大包天,也不會在後面穩如泰山的坐著,尤其是葉應武即將趕到前線。如果說伯顏和史天澤等人還有本事對付大明其餘主力戰軍的話,那麼在葉應武面前,蒙古所有的將領都會束手無措。
不僅是因為葉應武多年來的戰績和手底下的滾滾人頭鮮血,更因為葉應武以皇帝之威君臨戰場,對於大明士氣的提升和蒙古士氣的打擊都是難以想象的,本來蒙古就處於弱勢,只能依託地利節節後退,如果再喪失了氣勢,那麼等待蒙古的就只有滅亡這一種可能。
那木罕等人很清楚,伯顏和史天澤很清楚,忽必烈自己更清楚。
如果現在自己不出戰的話。等待蒙古的可就不只是混亂,更有可能是徹頭徹尾的滅亡了、
所以當忽必烈打算同樣御駕親征的時候,沒有人反對。
金帳馬車緩緩的向前行駛,而簇擁在金帳馬車周圍的蒙古騎兵,都是微微低頭,表示對大汗的尊敬。
那木罕在金帳馬車前停下來,快步走上馬車。
剛剛掀開簾子,就聽見輕輕的咳嗽聲,那木罕頓時微微皺了皺眉,在大汗金帳當中,有膽量咳嗽的也就只有大汗本人了。忽必烈算到今日實際上也就是五十多歲,絕對算不上老,甚至相比於很多古代帝王,還處於全盛時期。甚至就在幾年之前,忽必烈還很健康,日理萬機做不到,但是維持整個偌大帝國的運轉還是沒有問題。
可是就是在這幾年,忽必烈身上的生機和活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那木罕很清楚是為什麼。這幾年隨著葉應武的崛起,蒙古在整個中原戰場上節節敗退,忽必烈看上去還能夠正常處理軍政事務,甚至還主動寬慰那些吃了敗仗的官員將領,但是實際上只有那木罕這些忽必烈信任和親近的人才知道,這幾年忽必烈又承擔了多少壓力、
畢竟這是他的汗國,畢竟這是他的天下。忽必烈承擔的不只是失敗。
如果說華夏三百年的氣運壓在了葉應武一個人肩膀上,那麼蒙古這數十年來打拼下的基業,也都壓在了忽必烈的肩膀上。
只是相比於葉應武的年輕,忽必烈已經過了中年,甚至快要步入老年。如果此時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的南宋,甚至不需要忽必烈出馬,伯顏等人就可以擺平,但是現在蒙古要面對的是嶄新崛起的大明,這不是一個除了有錢之外什麼都沒有的虛弱王朝,先進的火器、充足的錢糧,還有那些數以萬計不怕死的軍隊,整個國家上下團結一心,紅著眼睛北伐、這樣強大的敵人,就算是蒙古在之前都沒有遇到過。
如果忽必烈可以選擇的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退避三舍。
只是可惜背後就是草原,他沒有其餘的選擇。
見到那木罕走進來,忽必烈輕輕咳嗽一聲,下意識的想要收起來手帕,只不過這一幕還是被那木罕看到。手帕上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