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句像老同學那樣的鼓吹之言。給人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接著又重點講解了直銷與傳銷的本質區別,和直銷的利潤分配原則,我都聽傻了,臺下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聽了那次講座,我多少對直銷有了瞭解,老同學試著問我想不想幹一干,我沒有回答他,因為這時我還沒有做出決定,原因是一方面手頭還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一方面是心裡多少還是有些疑慮的,畢竟河南的那位先行者同學是提醒過我的。後來,以前的一位女同事也打來電話,說她也幹了直銷,只是這位女同事說,她是懷著試一試的心態的。
我依舊在忙著自己的事務,有空也常常去聽關於直銷的講座,近來聽直銷界的朋友說,他們所做的那個品牌是要搞專賣店的,我又讀了一些關於直銷的專業書籍,才知道我國政府是要為直銷在近期立法的,廈門中國直銷法草案聽證會已順利的落下了帷幕,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直銷法,為想在直銷這一新興行業發展的人們保駕護航。同時也提醒想在直銷這一行賺錢的人士,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選擇一家各方面都正規的公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直銷界的隊伍將會不斷的壯大起來,我也許會成為其中的一員,但願時間不會太久。好了,就談到這兒吧,關於中國未來直銷這個大眾關注的話題,是喜是憂,我們只有恃目以待了。
柳樹·四合院
在我們雜誌社編緝部所在的那棟大樓下面;有一排排居民雜住的四合院。不大的小院裡,雜七豎八的堆放著,從外邊收購回來的廢品;大致有紙箱片兒;可樂啤酒瓶;廢棄的塑膠製品等等之類的東西;把整個小院塞的滿滿的;幾乎連插腳的地兒也沒有了。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這裡居住的是以收購廢品為生的人家;但在雜亂的小院裡,卻有兩棵碗口粗的柳樹;柳樹的存在,給這個擁擠的小院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我沒有親自去過那個四合院;只是在工作疲倦的時候,常常喜歡站在辦公室的陽臺上向四下張望。矮小的小院落,是屬於那種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排房式建築;一排一排的;規劃有致;甚是好看。在這個四處充滿喧譁的大都市裡,給人一種迴歸人民公社的感覺。無意之中與四周高大的樓房建築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不寬闊的小院裡還安置著幾間簡易的小屋;那是這裡居住人家的小廚房;說它小;一點兒也不過份;大概約十來平米。小屋的簡易是那種原始式的;四壁是用活動材料支撐起來的;屋頂上有的蓋著石棉瓦;有的鋪著澆過瀝青的油氈;上邊橫七豎八的壓著磚塊和不規正的木條;還有被颳風的時候捲到上面的廢塑膠袋,與殘留下縮成一團兒的發黃發黑的柳樹葉兒。
當我向下張望的時候;第一個進入眼斂的,便是那兩棵碗口粗的柳樹;因為在這兒的附近,是沒有其它的樹木了。柳樹是那種枝條向下垂吊的樹種;前些日子整個枝頭還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的生氣;自從下過一場春雨以後;柳枝的狀況便大不相同了。你瞧;嫩綠的樹芽變戲法兒似的,爭先恐後的抽了出來給大地母親報春信兒;還沒幾天的時間;整個柳樹就綠意濃濃的了。趁著微微的春風;柳枝一擺一擺的;遠遠望去;像是舞動著的翠綠瀑布;給人一種飄逸的動感。我在沒事的時候總愛觀看那舞動的柳枝;一邊想著自己的心思;一邊欣賞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春日美景;這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種極致。再聽聽四合院里居民的生活交響曲吧!談笑聲、洗衣聲、炒菜聲、電視聲、學生娃娃的讀書聲、外邊做小買賣的吆呵聲;種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宛如一曲動聽的都市交響樂;指揮大師無疑便是那隨風飄動的柳枝了。
我自己在想;每年這一塊兒的春訊,最早是四合小院裡的兩棵柳樹報給人們的。這不由的讓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那首學齡兒童都能背誦的《詠柳》古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