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章 仗不是白打的

崇禎十一月十八日,紫禁城。

初雪,萬籟寂靜。

乾清宮內的紫檀香菸繚繞,皇帝身披一件貂絨大衣,站在大大的地圖上,手中拿著一根黃金鑄造的龍頭權杖。

氣氛有些凝重。

畢自嚴出列說道:“陛下,這一次收復臺灣,一共出了12萬顆炮彈,新出海的戰船20艘,每艘配置50門火炮,一共增加1000門。炮彈生產、製作費用是20萬兩,20艘戰船從製造到出海是500萬兩的耗費,火炮耗費150萬兩,加上其他,一共投入700萬兩(約50億元)。”

“另外28艘戰船是第一批製造出來的,戰船本身的製造費用是600萬兩。48艘戰船,人員和輜重加在一起的費用是100萬兩。”

“福建水師的出戰,需要50萬兩。”

“這是算上了所有的後勤補給。”

“最後,這一次戰爭,投入1450萬兩(約100億元)。不算戰死後的撫卹和戰勝後的犒賞。”

畢自嚴的每一個字都讓殿內的氣氛更加凝重。

內閣大臣們在一邊一言不發,國稅局大臣也沉默不言,軍委會大臣都默不作聲。

這當然是天文數字了。

皇帝站在地圖上,低頭似乎正在聚精會神看著地圖。

彷彿看了很久,崇禎才說道:“如果收回臺灣,打通安南,每年可以增多多少收入?”

“如果每年能夠從臺灣和安南運回3000萬石糧食,朝廷每年可以增加480萬兩淨收入。”

“如此,可能還要派兵攻打安南,若是如此,臣保守估算,攻打安南的總投入在1000萬兩。”

“攻打臺灣和安南的總投入預計不會低於2600萬兩(約180億元)。”

“按照這樣的投入和收入,至少要五年之後才能全部收回投入的,而且這五年,朝廷還需要向臺灣和安南派入大量的官員,所以臣保守預估,需要8年時間。”

這些算得人都心驚肉跳的。

但不能不算。

治理國家可不是像權謀小說裡那樣天天在比誰會算計誰。

治理國家,是真的要會算賬的。

戰略和戰術,都是根據財務狀態和社會資源配比來定的,絕不是主角龍傲天朝蒼天一聲怒吼,四海就乖乖來朝了的。

崇禎看完地圖,將金色的龍形權杖放在臺灣那個地方,他說道:“這個賬不是這麼算的。”

畢自嚴道:“老臣愚鈍,請陛下指教。”

“一、擊敗紅夷人後,讓他們賠錢。”

“二、每年向中原運輸3000萬石(36億斤)糧食,可以養活好幾個省,酒業、飲食業都是可以看得見的發展起來的,稅基擴大,朝廷又有稅收。最重要的是糧食危機能解決,各地的商業會大力發展起來,這也是這場戰爭帶來的後續收入。”

“三、各地的紡織、製造廠,都可以向臺灣、安南售賣他們的布料、懷錶、腳踏車、茶葉等等商品,這些都是收入。”

“四、收復臺灣後,東南海的控制權就徹底掌握在朝廷手中了,這裡,南洋諸島,上面有豐富的水果、糧食、鹿皮、象牙、苧麻等等,全部可以交易,進入大明朝。”

“五、銀鈔可以推行出去,要跟大明朝做生意,就必須用大明朝的銀鈔,如果不用,就打得他們用為止。”

“這些全部是這場戰爭的收益。”

“那陛下……”

皇帝又道:“第一個五年計劃到下個月就結束了,各省該給朝廷交一份總結匯報,每一個省都必須交。”

“下一個五年計劃,大明朝完成五個目標。”

“一、各省都必須連線水泥路,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