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頁

高傑想了想,道:&ldo;就寫大明崇禎十年七月一十六日,官軍在小淩河大敗韃靼,此墓內埋葬死難勇土一千一百五十三人。&rdo;

親兵應了一聲,正要照著高傑的原話去刻石碑,劉宗敏突然道:&ldo;等等,這樣不妥,不妥。&rdo;

高傑愣了一下:&ldo;有何不妥?&rdo;唐軍雖然已算立國,但李鴻基沒有稱帝,年號還是沿用崇禎的年號,高傑想了一下,這碑文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啊。

劉宗敏道:&ldo;大將軍,這樣一來不是把敗韃靼的功勞都算在明軍身上嗎。&rdo;

高傑倒是沒想到這一層,若是沒有唐軍敗滿人在前,明軍如此渡河與尋死無異,唐軍的功勞可不比明軍小,他又何償願意只替別人揚名,只是這碑文該如何加才不會抹煞了唐軍的功績,難道寫唐軍和明軍在此合力擊敗韃靼人嗎。

劉宗敏提議道:&ldo;大將軍,不如直接在後面加上唐軍武衛大將軍高傑,明宣將軍劉宗敏立,後人探究這座墓時,終不能忘了我們兩人之功。&rdo;

等到將明軍的墳墓造好,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明軍出人意料地直接渡河,滿人慌忙逃走,他們所扎的木筏大部分還留在對岸。唐軍只紮了數隻木筏關人過去,將北岸所留的木筏都歸攏到了南岸,就在滿人紮營地地方宿下來。

第二天。唐軍才開始乘木筏過河。過完河後。將所有的木筏固定好,留了一千名唐軍看守,其餘人等沿著明軍追擊的方向跟去,只見一路上都是滿人屍體,而明軍地屍體極少,滿人所受之傷大多在背部。看樣子滿人已經不能夠組織起象樣反擊。

唐軍一路行軍,一路將雙方地屍體掩埋,行軍速度緩慢地很,高傑和劉宗敏兩人心裡都有一種矛盾。眼看滿人不行了,等下遇見了明軍要不要交戰,本來一方是反賊,一方是朝庭的正規軍,雙方是水火不相容,只是看到了明軍渡河時如此壯烈的樣子,加上事實上雙方聯手剿滅了滿人,唐軍上下都不願與明軍交戰,至少是此時不願意交戰,只是若兩軍相遇,交不交戰就不是唐軍一方說了算,這種矛盾心態沒有調整過來,唐軍上下都不願趕路,反而象專門打掃戰場而來。

唐軍行了數十里,發現這裡滿人的屍體也不再是一路了,而是分散開來,四面八方都有,滿人已經分成了數股逃竄,明軍不願放過任何一路滿人,也開始了分兵追擊,唐軍乾脆停了下來,若是唐軍也分兵,很容易就會撞上分開的明軍,若是揀一路追擊,明軍會認為唐軍不懷好意,恐怕也只有集中主力與唐軍一戰。

高傑與劉宗敏商量了一下,乾脆又率軍返回了渡口,只派出斥候四處探聽雙方交戰的情形,情報一天一天地匯報過來,滿人只是在方圓數百里的地方繞著圈子,竭力想擺脫明軍的追殺,可明軍就是咬著不放,唐軍跟在後面已收斂了五千餘具屍體,其中有四千多具是滿人的,明軍屍體不到六百人。

滿人過了小淩河,無異是自陷死路,小淩河過去數十公里就是大淩河,四周不是高山,便是河水,明軍根本不容滿人有機會渡河,滿人只得在兩河之間方圓數百公里地地方兜圈子,又如何能擺脫明軍的追擊。

至於滿人如果敢學明軍一樣直接下水,騎馬渡河,那死的更快,大淩河就不要想了,那裡的水勢遠比小淩河大,就是小淩河,在明軍緊追不捨的情況下過河,那無異於把命直接送到明軍手裡。何況雙方渡河的地方正是小淩河水勢比較平穩之處,即使如此,明軍還是死了五千人,如是滿人敢隨便找個地方跳河,就是沒有明軍在後面追殺,大部分人也恐怕不能倖存。

唐軍在雙方渡河的地方等了三天,斥候來報:&ldo;大將軍,有一隊人馬向我軍方向而來。

不用斥候,已經可以憑肉眼看到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