砉�摹胺ǘ磽�恕幣約�1904年英國與法國簽訂的“摯誠協議”,到了1907年,因為受到德國的威脅,法、英、俄三國正式組建“三國協約”,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
歐洲各列強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隨著同盟國、協約國兩大陣營的成立,矛盾愈演愈烈,並逐漸升級。在1913年的時候,火藥味已經隔著大西洋都能聞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演變成世界大戰。各國廣播、報紙上也在連篇累牘報道,楊度知道也毫不為奇,真正令他驚奇的是孫元起還有另外的頂尖謀士,那個人甚至能夠推測到戰爭爆發的具體時間!
孫元起道:“正是!研究結果表明,戰爭初期同盟國會取得一定優勢,但隨後便出現戰事僵持局面,這種態勢肯能要維持一到兩年,然後美國加入協約國,徹底擊敗同盟國。在此過程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有兩點,一是俄國會遭受俄國的猛烈攻擊,雖然後期局勢可能好轉,但國內爆發革命的機率非常高;二是日本會加入協約國,向德國宣戰,但作戰目標很有可能是攻佔德國控制的青島,進而威脅山東全境。”
為了讓楊度能在未來的國內外大事中做出正確決斷,而不是單純地就事論事,滿足於爾虞我詐權謀機變,孫元起不惜爆出更多的猛料。
楊度馬上問道:“正因為預料到日本可能攻擊青島,所以你才調遣蔣介石出任海軍總長?”
孫元起道:“也有這方面的考量吧!”
楊度又問:“除了美國加入協約國的原因之外,百熙你覺得同盟國先勝後敗的主要原因在哪裡?”
“原因很多吧!比如同盟國本身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海外殖民地相對較小,海軍難以與協約國抗衡,導致戰爭後期資源短缺,削弱戰爭潛力。同盟國各國實力也參差不齊,最強的德國騰挪空間較小,面臨兩線作戰的危局;最弱的義大利則是兩面三刀,很容易拖後腿。當然,最重要的外因恐怕還是美國參戰。”孫元起對此瞭解也不是很多,只能根據結果來尋找原因。
楊度凝思片刻後道:“根據剛才的研究結論,既然同盟國在戰爭初期佔據優勢,其後又能僵持達一兩年之久,足以表明同盟國有戰勝的希望。如百熙所言,最重要的外因恐怕還是美國參戰。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支援協約國的,它首先要坐山觀虎鬥,收取漁翁之利。最後的關鍵時刻才插上一腳,一錘定音。
“但可以看出,整個推測過程中並沒有考慮我們中國的因素。如果我們先知先覺,在戰爭之初就介入並積極支援同盟國的話,會不會扭轉戰局?你說過同盟國戰敗的理由是戰爭後期資源短缺,正好我們中國資源豐富!你說德國面臨兩線作戰的危局,我們可以從東方夾擊俄國加以策應,反正俄國自康熙以來一直就是中國生死大敵!如果與德國攜手在青島擊敗日本的話,還可以免除《辛丑條約》的債務、索回《馬關條約》的賠款,極大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孫元起嚇了一大跳:“我們支援同盟國?萬一最終同盟國還是敗了呢?皙子你要知道,美國早在二十年前工業總產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它技術先進、門類齊全、資源豐富、生產實力雄厚、勞動生產率高,戰爭潛力遠非貧窮落後的中國所能媲及!以我國現在的實力,在世界規模的戰爭中根本無足輕重;只有美國那樣的實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砝碼!
“在孫某看來,我們最好的策略就是效仿美國,在戰爭初期保持中立,向協約國、同盟國兩大陣營出售戰爭物資,發發戰爭財;順便趁西方列強無暇東顧之際,削平地方割據,完成全國統一。等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宣佈加入協約國,成為戰勝國之一,看看能撈取什麼好處。如此內無叛亂、外無畏強敵,發展上二十年時間,國家絕對可以富強昌盛。”
楊度反詰道:“那日本攻擊青島,進而威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