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9部分

8月2日,中華帝國、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五個常任理事國經過長期的“不愉快”的談判後,最終達成一致。

在這一天,五個常任理事國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條約分為24款282條,附件中還包括2款8條,總計26款290條。

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限制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海軍軍備,限制主力艦的噸位和主炮口徑,並規定中、德、英、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以及航空母艦的總噸位、標準排水量、火炮口徑等,首次定義了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的統一劃分問題,還包括各國的潛艇數量的比例等問題。

按照條約規定,中華帝國、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五國的海軍總噸位比例為12:6:5。5:4。5:3。5,即中華帝國海軍保留120萬噸的總噸位,英國為60萬噸。德國為55萬噸,法國為45萬噸,義大利為35萬噸。

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中華帝國無疑是世界第一海軍,擁有絕對的海上霸權地位。這跟中華帝國作為戰後全球唯一的強國不無關係。

但中華帝國此時的總噸位是近300萬噸,只保留120萬噸的話,就等於一下子裁減了180萬噸。這個裁減規模不可謂不大,主要是因為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親自下旨大裁軍,因為王辰浩明白,世界大戰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會再有大戰發生,保留120萬海軍噸位足以應付各種危機。而且綽綽有餘同時,中華帝國海軍維持300萬海軍噸位的軍費高達2。3億龍幣,雖然中華帝國現在非常有錢,但是有錢也不是這樣huā的。因此再在海軍上面huā巨資是不划算的,不如用省下來的錢發展海軍科技,為下一場世界大戰做準備要更划算一些。

王辰浩是中華帝國三軍最高統帥,他做出了大裁軍的命令,海軍官員們自然不敢提出異議。中華帝國一口氣裁掉了180萬海軍噸位,也有背後更深層的政治目的。中華帝國是透過戰爭崛起的,這些年來幾乎跟全世界的列強為敵。如今中華帝國崛起成功。歐美列強已經承認了中華帝國的崛起不可阻擋,因此中華帝國今後的國際方針就是融入列強世界裡,不能給所有列強人人自危的感覺,全球樹敵對中華帝國今後的發展沒有好處。因此這次大規模裁減海軍,無疑向全世界各國人民釋放了一箇中華帝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的訊號,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中華帝國為了換取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讓步。

也正因為中華帝國肯一口氣裁減掉180萬噸,才使得英法德意等國痛痛快快的簽署了裁軍協議。並且對中華帝國的和平態度和做法高度讚揚,稱中華帝國表示今後將更廣泛的合作下去。

中華帝國海軍裁減的噸位主要集中在服役在七八年以上的過時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戰列驅逐艦和改裝型的航空母艦,以及老式的重巡洋艦、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超級戰列艦、超級戰巡、神盾防空巡洋艦、大型航空母艦、大型潛艇等都保留了下來,戰鬥力實際上有增無減。

雖然英國放棄了對世界海軍霸主地位的幻想,但是這次限制軍備中無疑佔了便宜。因為英國海軍此時的總噸位剩下不過三十萬噸。距離規定的60萬噸還有30萬噸的空間。雖然英國海軍一時間無法補充這部分噸位空白,但只要等到英國財力好轉,那麼英國海軍還是世界第二。

英國能夠獲得六十萬噸的額度,其實還是中華帝國在背後施加的影響造成的。由於德國海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海軍,那麼就有了挑戰中華帝國海軍的資格。儘管中華帝國跟德國的關係很好,但是在根本xìng問題上還是不會讓步的。

為了削弱德國海軍,中華帝國向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施加了壓力,藉口德國趕走了威廉二世,嚴重傷害了中華帝國人民的感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