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頁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

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中人也。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餘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為我,爾亦得其為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之先,此時我不執其為我,爾亦不執其為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釋義:

(一)破題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與爾。凡破題無論聖賢與何人之名,均須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顏淵。

(二)承題四句,三句、五句皆可。承題諸人直稱名號,故稱顏子。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氣。

(三)起講十句,多少句數並無定法,可以任意伸縮。起處用若曰、意謂、且夫、今夫、嘗思等字皆可。&ldo;故特謂之曰&rdo;下,入孔子口氣對顏淵說,&ldo;畢生&rdo;四句正起,&ldo;迨於&rdo;三句反承,&ldo;此意&rdo;二句轉合,總籠全題,層次分明,起講以後,皆是孔子口氣。

(四)只用&ldo;回乎&rdo;二字領起,以無上文,故直接入題。孔子對於弟子一律呼名,顏子名回,字子淵,所以不曰淵而曰回。&ldo;回乎&rdo;下為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數多少無定,中後比亦然,特起比不宜長,致佔中後比地位。用意在題前我爾字盤旋,輕逗用舍行藏而不實作。

(五)為提比後之出題,仍用&ldo;回乎&rdo;喚起,將&ldo;用舍、行、藏、我、爾&rdo;字一齊點出,此為五句,但相題為之,句數可以伸縮。

(六)為提比後之兩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語,叫起&ldo;我爾&rdo;,意為中比地步。惟兩小比,或有用於中比之下,或有用於後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倘或不同,則用意隨之而改。令之全篇仍為八股,亦有省去此小比,而全篇文為六股者。

(七)此為二中比,抉發題中神理之所在,鎖上關下,輕緊松靈,向背開合,可以參之議論,但仍不宜盡用實筆實寫耳。

(八)此為過接,於中比後,即過到題之末句&ldo;惟我與爾&rdo;、緊接後比。

(九)此為後二比,實力發揮,用題&ldo;惟我與爾&rdo;末句,總起用舍行藏全題,氣勢舒達,意無餘蘊,全文至此而成篇矣。每比八句,因其中比略長。若中比較短,則後比之文,盡情馳騁,往往至十餘、二十句者亦有。

(十)此為全篇之收結,倘有下文,則收結改為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