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否會戰敗,或許是習慣了,又或許是倭寇自立國以來,從未被明軍這樣的外來勢力登陸本島大戰,他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明軍對倭寇普通百姓清洗的舉動,會給他們的民族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按照明軍這樣的清洗方式,他們有被滅族的危險。
十幾萬倭寇大軍不出,十二路明軍在閻應元的命令下一刻不停的不斷壓縮九州島的生存空間,不斷清洗一路上的普通倭寇百姓。
隨著倭寇在九州島的範圍不斷被壓縮,武田秀政等倭寇的最後反撲隨時可能到來。
………(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八章 乞降
十一月二日,明軍持續進攻,又攻下了一個‘縣’,共八個城池。
十一月三日,整個九州島除了宮崎縣外的所有地方全部被明軍佔據。
倭國所謂的‘縣’其實並非單單是一個縣城,而是類似於大明的府,宮崎縣境內有不下十個城池,六十幾萬倭寇百姓成為難民逃進宮崎縣內,加上武田秀政麾下的十四萬倭寇大軍,宮崎縣內的倭寇有近八十萬人。
“元帥,戰俘營已經抓獲二十餘萬名十歲以上的倭寇男子,其中九成多是十到十五歲和五十到六十歲,真正年輕力壯者只有一萬多人。”一名師長在向閻應元彙報。
閻應元點了點頭,並不奇怪,因為他很清楚,倭寇真正年輕力壯的青年早在大明開始進攻倭國之前便被德川幕府強制徵召走了,能留下來的很少。
倒是抓了這二十幾倭寇‘俘虜’給六萬明軍造成不小的壓力。宮崎縣內至少還有十幾萬符合‘標準’的倭寇男子,以及十幾萬青壯倭寇組成的倭寇大軍,為了順利解決這些倭寇,閻應元命令明軍先不要攻進宮崎縣內,等待兩日,等十四萬守備軍也登陸完畢,再集中全力攻入宮崎縣內快速蕩平裡面的所有倭寇,徹底攻佔整個九州島。
朝鮮海峽,千艘船隻來回運送。
十四萬明軍守備軍已經在此連續登陸了兩日,最多今日便可全部登陸完畢。
尚可喜被閻應元派來指揮安排這十四萬守備軍。
登陸的守備軍被派去接管倭寇各縣攻下來的城池,以及俘獲的二十幾萬倭寇‘俘虜’。
當日,尚可喜便開始分派各守備軍士兵前往九州島各城。
隨著各個‘縣’內的城池被接管,二十幾萬‘俘虜’陸續交接,大量正規軍士兵終於得以騰出手來,源源不斷向宮崎縣邊境匯聚。
十一月五日,正規軍三個軍六萬人匯聚在一起,十二個團組成密不透風的半圓包圍圈將宮崎縣圍成一個鐵桶,對宮崎縣內倭寇的最後攻擊即將展開。
宮崎縣內,宮崎城因為緊靠大海,早已被大明戰艦夷為平地,武田秀政等倭寇不敢呆在宮崎城內,只能退而求其次,聚集在離宮崎縣城不遠的西都城內。
宮崎縣不小,共有十二個城池,除了四個城池因為緊靠大海被大明戰艦夷為平地外,還有八個城池是完好的。
六十幾萬倭寇百姓和近十三萬倭寇大軍全部擠在這完好的八個城池內。
明軍這麼多天的進攻下來,期間武田秀政倒也有兩次帶著麾下的大軍前去抵抗,可惜他換來的只不過是又損失了近兩萬大軍。
武田秀政等近十三萬倭寇大軍又經過了兩次慘敗,全軍計程車氣已經低到了極點。
十一月五日午時,明軍對宮崎縣發起最後的進攻。
六萬明軍正規軍十二個團從三面同時發起進攻,六個城池最先遭到攻擊,由於武田秀政等近十三萬倭寇大軍始終聚集在一起,沒有分散來鎮守這些城池,緊靠城池內薄弱的守衛力量,根本沒有半點可能阻擋明軍的進攻,僅僅兩個時辰,六個城池先後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