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多年來,國內媒體一直宣揚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其實,這是一種正面宣傳。天下哪有不打敗仗的軍隊?由於主客觀等多方面的原因,歷史上我軍打敗仗,部隊被打垮、打散的情況是很多的。但由於建軍宗旨深入軍心,部隊由此產生極大的凝聚力,以致被打散後還能重新集聚,甚至一個不落地跑回來。羅榮桓元帥在回憶井岡山斗爭的文章中,就講過這麼一個例子:“毛澤東同志曾率領三十一團的三營,下山去接應二十八團由湘南返回井岡山。夜間透過桂東地區,遭到敵人襲擊,部隊當時被打散了,大家很著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個擔架兵。誰知當部隊回到井岡山上時,這個擔架兵早已回來了。”《星火燎原》(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年”徵文編輯委員會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第116頁。如果哪個企業能有當年紅軍一樣的凝聚力,不用說,它肯定會“基業長青”。

我軍的歷史充分說明,志同,才能道合;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要想鞏固組織,凝聚軍心,最重要的就是確立一個明確的宗旨,並使之深入人心。

一部中國改朝換代史也很能說明些問題。為什麼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都要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招攬和團結天下豪傑。如果起義隊伍一開始就挑明,打天下是為了某某首領最終當皇帝,試想,會有多少英雄能死心塌地為之賣命呢?

現代企業管理十分強調核心競爭力,認為理念體系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因為共同的理念是企業與員工間的黏合劑。只有以共同的事業為紐帶,以美好的願景來感召,才能將員工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如果只以金錢為媒介,員工與企業之間的聯姻不可能長久。所以,企業也必須扯出“理念杏黃旗”,把員工統攝到宗旨的大旗下。理念有多大,事業才能做多大。

《公司為誰而生存》一書多處講到這個問題:不解決宗旨問題,員工會感到“他們只不過是公司機器中可損耗的部件”,是公司用以達到其贏利目標的手段。“它帶來的結果就是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受到嚴重侵蝕。”老闆投市場的機,員工投老闆的機,自然難以產生凝聚力。相反,如果哪個企業能夠讓員工感到“這是我們的事業,這是我們的公司”,該企業就一定能異常鞏固,長盛不衰。

上述道理十分淺顯,可遺憾的是,至今仍有一些管理學家反其道而行之,到處宣傳所謂的“打工意識”,認為只有強化了員工的“打工意識”,才有助於解決老闆與僱員界限不清的問題,理順公司的產權關係。關於這種錯誤理論給企業管理帶來的消極影響,曾先後在四通公司、華為公司擔任過高層領導的李玉琢,在其新作《我與商業領袖的合作與衝突》一書中,結合四通公司的發展演變,提出了明確的看法:“‘做中國的IBM’和‘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幹一番事業’曾將無數人才從四面八方集合到四通的旗幟下,人們在四通宏偉目標的激勵下,充滿了創業的熱情,幾乎沒有誰計較過什麼。”可20世紀90年代初,四通公司第二代領導人為了配合股份制改造,開始提倡“打工意識”,甚至在公司內部組織了關於“打工意識”的大辯論,將員工們的思想搞亂了。“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四通是大家的,為四通的成績而驕傲,也為四通的困難著急。”而提倡“打工意識”後,大多數人對四通公司開始不關心,失落與失望成為伴隨四通公司沒落的基本情緒。四通公司後來的敗落,固然有經營決策失誤等方面的原因,但這些問題是明擺著的,並不難糾正。而“思想上的失敗,意識上的混亂——把四通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深入人心的企業文化,強硬地用一些十分錯誤的(至少是可疑的)東西來替代——是無法扭轉的。以這次辯論為標誌,四通從根底上完了”。

。。

核心價值觀有什麼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