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頁

十二月二十二日,在阿奎斯特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後,邱吉爾主動遞交了辭呈,以較為體面的方式結束了其政治生涯。

邱吉爾主動辭職,等於成全了傑利科。

雖然在責任認定上,傑利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皇家海軍沒有讓他下課,依然由他擔任大艦隊司令。

只是,傑利科也只剩下最後一次機會了。

如果他在下次海戰中,依然遭遇慘敗,那麼他肯定得步邱吉爾的後塵。

當然,這個時候,處境最為艱難的不是傑利科,而是權威與能力受到了嚴重質疑的首相阿奎斯特。!。

第一百零四章 戰略失誤

大戰爆發後,阿奎斯特的地位就受到了挑戰。

當時,英國政界、乃至很多英國民眾都認為,阿奎斯特不是合格的戰時領袖,沒有能力領導英國參加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主要就是,阿奎斯特過於軟弱,而且在保守黨內部缺乏號召力。

設得蘭海戰之後,博納-勞與勞合-喬治等人就發起了倒閣運動。

雖然阿奎斯特戰勝了這場危機,但是對他的質疑聲並沒減弱。多格淺灘海戰,皇家海軍再遭敗績,而且損失了三艘主力艦與多艘戰艦,即便邱吉爾以主動辭職的方式,背下了這場海戰的黑鍋,可是那些希望阿奎斯特下臺的人並不滿足,比如博納-勞與勞合-喬治就在下議院發起了不信任案。

事實上,多格淺灘海戰,只是導火索。

當時,阿奎斯特最受人質疑的一點,就是遲遲不肯推出徵兵法,把志願兵役制改為徵兵制,以適應新的戰爭環境。此外,阿奎斯特在與法俄合作的時候,處處退讓,也讓很多政客極為不滿。

英國參加這場戰爭的目的不是幫助法俄,而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

在這些政客看來,阿奎斯特對法俄處處忍讓,不是在保護英國的利益,而是為了法俄讓英國流血犧牲。

雖然這些看法存在一些偏見,但是很合英國民眾的胃口。

更重要的是。這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屢戰屢敗的原因。

現在,阿奎斯特最需要的,就是一場勝利。甚至可以說,當初阿奎斯特聽信了邱吉爾的建議,讓大艦隊出海尋找決戰機會。就是因為來自國內的壓力,特別是那幾個野心政治家的壓力。讓他急切的希望取得一場勝利。

邱吉爾辭職了,阿奎斯特還有退路嗎?

可以說,就算英國皇家海軍沒有再遭敗績。阿奎斯特也將在兩個月內被迫辭職。只有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才能讓他留在首相府。

當然,不一定必須是海洋戰場上的勝利。

十二月二十四日,阿奎斯特批准了由遠徵軍司令弗倫奇提交的作戰計劃,在一九一五年初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略進攻。

緊接著,阿奎斯特給傑利科下了一道死命令,大艦隊必須在三個月內做好決戰準備。

三個月,能幹什麼?

雖然到一九一五年初,在一九一四年十月底建成的&ldo;虎&rdo;號戰列巡洋艦就能完成全部訓練工作。加入皇家海軍的戰鬥序列,而備受期盼的&ldo;伊莉莎白女王&rdo;級戰列艦的首艦也將在一九一五一月建成服役,二號艦&ldo;厭戰&rdo;號則將在三月交付給皇家海軍,但是皇家海軍在總體實力上,依然遜色於公海艦隊。

根據皇家海軍獲得的情報,到一九一五年初,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將獲得&ldo;德夫林格&rdo;級戰列巡洋艦的前兩艘,即&ldo;德夫林格&rdo;號與&ldo;呂佐&rdo;號,算上修復的&ldo;毛奇&rdo;號與&ldo;馮-德-坦恩&rdo;號,公海艦隊到時候將擁有二十七艘主力艦。而英國皇家海軍最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