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1頁

結果就是,五月二十六日夜間,公海艦隊回到了威廉港。

三天前,先行返航的九艘主力艦中的七艘就回到了威廉港。

到此,震驚全球,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整個大戰程序的&ldo;英吉利海戰&rdo;(海戰地點在英吉利海峽西端)正式宣告結束。

如果說,挪威海戰重創了英國皇家海軍,那麼英吉利海戰就打垮了英國皇家海軍。

這場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僅剩下了五艘主力艦,即便算上從美國採購的八艘,也只有十三艘主力艦,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公海艦隊還有十六艘主力艦,算上即將服役的&ldo;巴登&rdo;號戰列艦、&ldo;德夫林格&rdo;

號與&ldo;呂佐&rdo;號戰列巡洋艦,則將達到十九艘,在規模與質量上均遠超英國皇家海軍。

只是,這場海戰的結果對英國來說,並非完全不利。

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公海艦隊失去了出海活動的能力,而英國皇家海軍能憑藉八艘從美國購買的戰列艦奪回北海的制海權,甚至有能力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封鎖,改變數個月來的被動局面。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英國皇家海軍臨死前的迴光返照。!。

第一百四十五章 傾斜的天平

英吉利海戰,把馮承乾推上了神壇。

在此之前,帝國軍民只知道,馮承乾大公爵是帝國海軍的奠基者,是他一手打造了足以與世界上最強大海軍抗衡的公海艦隊,也是他讓帝國海軍成為了一支全球性海軍,更是他親手設計了多種先進戰艦。

只是,沒有多少人知道,馮承乾還是一位才華卓著、能力超群的艦隊指揮官。

五月二十七日,德皇腓特烈三世親自來到威廉港,晉升馮承乾為帝國海軍元帥。

馮承乾是帝國海軍的第三位元帥,前兩位是提爾皮茨與希佩爾,只不過他是第一個由德皇親自授勳的海軍元帥。

如此殊榮,立即讓馮承乾成為家喻戶曉的大人物。

當時,德皇還準備授予馮承乾親王爵位,只是遭到除威廉皇儲之外所有皇室成員、特別是維多利亞皇后堅決反對。

對馮承乾來說,是不是親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英吉利海戰已經確定了他在帝國海軍、在公海艦隊中的地位。雖然提爾皮茨提出,由雷德爾來指揮公海艦隊,馮承乾則回帝國海軍部,而提爾皮茨則將以年紀過高為由向德皇請辭,讓馮承乾擔任海軍戰爭大臣,但是馮承乾當即就拒絕了,認為自己留在公海艦隊更能發揮作用。不可否認,提爾皮茨是好意,馮承乾在立下戰功之後,其在海軍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而在海軍戰爭部長的位置上,能夠更好的統籌大局。只是提爾皮茨並沒有明白馮承乾的心思,即馮承乾不可能永遠呆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遲早有一天會離開因此不益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獲得殊榮之後,馮承乾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

在返回的十六艘主力艦中,沒有一艘還能出海。

這下,問題大了。

要知道,在這十六艘主力艦中有十五艘需要進塢維修,而帝國的三大造船廠,總共也就只有八座維修船塢。也就是說,這些戰艦就算輪著進塢維修,也要搞兩輪,耗時在一年以上。

所幸的是,現實情況沒有這麼嚴重。

五月三十日馮承乾把三大造船廠的負責人、總工程師叫了過來,一同討論了維修戰艦的事情。

馮承乾只有一個要求:儘快修復受損戰艦幫助公海艦隊恢復作戰能力。

很快,造船f就拿出了詳細的維修方案。

縮短維修時間的辦法也很簡單,即能夠在塢外進行的維修工作都在塢外進行最大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