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3頁

只是,馮承乾也提出了三點。

一是英國遠徵軍不是不能打,而是很能打,特別是那些自治領的軍隊,肯定會給德軍製造不少麻煩。因此,在制訂戰役總目標的時候,不益訂得過高,而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打擊敵人計程車氣為主。

二是法國還沒有到油盡燈枯的時候,即便能夠突破法軍的戰略防線,也不應該理所當然的認為能夠攻佔巴黎。甚至可以說,即便攻佔了巴黎,法國也不見得會投降,因此不要過早放鬆警惕。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即美國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按照馮承乾的分析,英法肯定會抓住最後的機會,在這幾個月內努力拉攏美國,而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美國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買家,讓美國承受不起英法戰敗所產生的後果。說得直接一些,英國與法國肯定會拼命從美國爭取貸款,而美國的利益集團也會毫無保留的支援英法,因為只有英法龐大的戰爭需求,才能為美國企業迅速擴張提供足夠大的市場,並且讓美國銀行從中牟利。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需求,為美國創造的好處並不多。由此就會產生一個很直接的結果,在英法成為美國最大的債務國之後,美國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英法戰敗。

馮承乾提出的問題,成為了這次軍事會議討論的主要話題。

即,美國會不會參戰,以及會在什麼時候參戰。

對此,大家都沒把握。

別說德皇、提爾皮茨、法金漢與魯登道夫,連馮承乾都說不準美國會何去何從,更無法保證美國會在戰爭結束之前保持中立。

結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如果美國以協約國成員身份參戰,帝國該如何來打這場戰爭,以及要用什麼辦法本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討論到最後,只得出了一個結論:儘快擊敗法國,結束歐陸戰爭。

說白了,如果在美國參戰的時候,法國還沒有戰敗,那麼帝國本土安全就得不到任何保證。別的不說,美國所擁有的國力、人力超過了英法之和,當百萬美軍到達,帝國就得面臨更加艱苦的戰鬥。

問題是,法國的處境越艱險,美國參戰的步伐就越堅定。

也就是說,德軍攻得越猛,美國就越有可能參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賭博。

如果德軍能在美國參戰之前,哪怕是在美國參戰之後,但是還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之前擊敗法國,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至少能夠確保不會成為最終的戰敗國。如果沒有趕在這之前擊敗法國,那麼帝國就很有可能戰敗。

可以說,這是帝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場賭博。

更重要的是,帝國已經沒有辦法抽身了,甚至沒有選擇的餘地。

拖下去,美國照樣會在必要的時候參戰,而且隨著英法在美國的支援下恢復元氣,就算美國不參戰,帝國取勝的機會也不大。

帝國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儘快擊敗法國。

事實上,這也正是魯登道夫的提議得到大部分人支援的主要原因,因為誰都知道只有擊敗法國,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只是,僅僅依靠軍事手段,顯然不足以達到目的。

在軍事會議進行期間,帝國也在外交上展開了積極行動,而值得帝國費勁拉攏的也就只有義大利了。

只不過,這次帝國是軟硬兼施。

在爭取義大利的同時,帝國特使明確無誤的提出,如果義大利依然不肯在參戰問題上表明立場,帝國將不得不首先穩定南歐戰線,至少會向奧匈帝國派遣一支規模在五十萬以上的軍團,協助奧匈帝國控制巴爾幹半島,消除潛在的威脅。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帝國將不得不在面向義大利的方向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