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4頁

這個時候,帝國的軍事會議還沒結束呢。

義大利以軸心國身份參戰,無疑是一大好事。雖然沒過多久,殘酷的戰爭就證明義大利軍隊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與主要參戰國的軍隊根本不在同一個層面上,但是義大利終究是一個擁有數千萬人萬軍隊的國家,而且是歐洲大陸上排得上號的強國,做出的貢獻肯定不會比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少。

更重要的是,義大利參戰,直接牽制了近百萬法軍。

現在,兩線作戰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法國。

對於已經搖搖欲墜的法國來說,義大利參戰,等同於壓上去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是,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義大利參戰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政治上,在軍事上並沒有做出多少貢獻。

最初兩個月,法國還非常重視義大利。為此,法軍甚至把一段長約五十公里的戰線婁給了英國遠徵軍,抽調出百萬兵力,用來加強南部防線。只是到了九月中旬,在與意軍打了一次之後,法國就不那麼看得起義大利了。到一九一六年底,法國部署在南部地區的兵力減少到了五十萬。

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義大利的軍事貢獻。

比如說,正是法軍縮短了防線,增強了英國遠徵軍的負擔,所以德軍才能在八月份發動的&ldo;弗蘭德斯會戰&rdo;中重創英國遠徵軍,一舉殲滅了六十多萬英軍,取得了開戰後針對英國遠徵軍的最大勝利。如果法國沒有加強南部戰線,就不會縮短防線,也就不會增加英國遠徵軍的負擔,而英軍也就不會遭遇如此慘重的失敗。

問題是,義大利的重要性,顯然比不上美國。

八月初,魯登道夫發動了&ldo;弗蘭德斯會戰&rdo;一口氣投入了一百八十個師,在長達一百四十公里的戰線上,對英國遠徵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十天之後,也就是八月中旬,英國遠徵軍已經丟掉了三道防線,四個集團軍被殲。

雖然德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近四十個師被打殘,但是戰局對德軍更為奔利,英國遠徵軍即將退出比利時。

從戰略上講,如果英法丟掉了比利時,那麼法國就沒有任何希望了。

要知道,正是英國遠徵軍守著弗蘭德斯地區,使德軍無法橫向展開,也就無法對法軍的側翼構成威脅。雖然魯登道夫已經拿下了凡爾登地區,對巴黎構成了威脅,但是法軍依然能夠集中兵力作戰。對於德軍來說,迅速擊敗法國的關鍵,不是在主要戰場上取勝,而是對法國實現大包圍。如此一來,弗蘭德斯地區的戰鬥就顯得極為關鍵了,因為只有拿下弗蘭德斯地區,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隨著英國遠徵軍戰敗,戰略上的局面已經固定了下來。

到這一步,美國繼續保持沉默,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到八月底,美國借給英法的戰爭貸款,已經是借給軸心國集團的三倍。更重要的是,英法的戰爭需求,支援了美國百分之六十的重工業產能,沒有來自英法的軍火訂單,半數美國企業都將破產。要命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這兩個月內的封鎖,已經大大削弱了帝國與美國的經濟聯絡。

到這一步,美國參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最後機會

九月九日,美國國會對威爾遜總統提交的參戰法案進行辯論。

有趣的是,引發這場辯論的,並非那些關鍵因素,而是一件小事,即由英國提供的一份情報。

按照這份情報,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在積極籠絡墨西哥,並且向墨西哥承諾,在戰爭結束之後把美國奪取的新墨西哥州、南加利福尼亞州等地歸還給墨西哥,並且承認墨西哥在北美地區的霸權。

英國提交的證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