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5頁

不管怎麼說,只要本土艦隊還在,英國本土就不會受到直接攻擊。同樣的,只要公海艦隊還能出海作戰,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沒有遭到封鎖。

也正是如此,當時雙方在北大西洋上的航線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威脅。

可以說,這是一種十分奇怪的局面。

當然,雙方的主力艦隊都龜縮在港口裡面,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即中日海戰給雙方的啟示。

雖然聯合艦隊偷襲那霸港、以及特混艦隊突襲硫黃島,在戰術上都屬於突然襲擊,不是正統的海戰,但是這兩場戰鬥,有一個共同點,即被各國看中的主力艦不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問世的航母、以及新興的艦載航空兵成了真正的主角。

顯然,英德雙方都認識到,制空權比制海權更加重要。

問題是,雙方海軍都缺乏真正的艦隊航母,在遠離本土的海域作戰,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防空掩護,更別說依靠航空兵作戰了。

結果就是,如果讓艦隊出海,最有可能遭遇的不是對方的艦隊,而是對方的轟炸機。

當時,雙方不約而同的開始加強海軍基地的防空設施。到年底,英國在設得蘭群島的斯卡帕灣附近建成了四座野戰機場,部署了近三百架戰鬥機與上百架巡邏機。德意志第二帝國這邊,帝國空軍在威廉港附近有六座大型機場,長期部署了近五百架戰機。此外,雙方都在港口附近設定了大量防空陣地。比如,威廉港附近的就有十二處防空陣地,總共部署了上千門高射炮。

事實上,問題就在制空權上。

到這個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空軍將領才發現,在他們手裡,沒有多少能夠從西歐機場起飛去轟炸英國本土的飛機。

要知道,帝國空軍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戰術空軍。

大戰爆發時,帝國空軍大概有四千架飛機,其中作戰飛機大約有二千八百架,其中八百架是戰鬥機,剩下的兩千架中,一千二百架是單發轟炸機,四百架是雙發轟炸機,還有一些遠端巡邏機。

也就是說,當時帝國空軍沒有一架四發轟炸機。

事實上,帝國空軍的主要職責除了本土防空之外,就是為帝國陸軍提供支援,即以戰術轟炸為主。

顯然,攻打英國本土,戰術空軍遠遠不夠。

雖然在打敗了法國之後,帝國空軍獲得了法國北部地區的機場,但是在法國北部,根本就沒有多少機場。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這裡最容易遭到攻擊,法國根本沒有在巴黎以北地區建設多少機場。

當時,在離倫敦四百公里的範圍之內,只有八座大型空軍基地。

也就是說,在這個範圍內,只能部署大約一千架作戰飛機。主要就是,帝國空軍的單發轟炸機的作戰半徑都在四百公里左右。即便把半徑擴大到八百公里,也就是雙發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總共也只有二十一座大型機場。如果把轟炸目標定為比較靠北的伯明罕、或者是更北面的利物浦與利茲,那麼幾乎所有德軍的轟炸機都沒有足夠的航程。

事實上,這還沒有考慮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主要是,當時帝國空軍還沒有完整的護航戰術,甚至沒有人認為,應該為轟炸機群提供護航戰鬥機。

要知道,帝國空軍的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不大。

f-109e為例,其作戰半徑僅有可憐的三百五十公里,即便從靠近英吉利海峽的機場起飛,在到達倫敦上空之後,也只能停留不到十分鐘。如果要飛往英國北面的城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推遲攻打英國的作戰計劃。

當然,在已經向英國宣戰的情況下,德軍不可能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