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3頁

此外,魚雷攻擊機在超低空飛行,會遇到紊流乾擾。

在既要盯住敵人的高射炮,又要隨時調整飛行姿態,還得跟上編隊的節奏,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個大戰中,魚雷攻擊機飛行員的陣亡率一直居艦載航空兵之首。

中國海軍在戰前服役的一百四十二名魚雷攻擊機飛行員中,只有十七人見到了大戰結束的那一天,而且其中十五人在戰爭期間已經離開了基層部隊,晉升為指揮官,只有兩人一直在飛行部隊服役。

也就是說,魚雷攻擊機飛行員在整個大戰期間的生存率還不到百分之二。

進入攻擊航線後,十二架魚雷攻擊機一字排開。領隊長機在最左側,負責協調整個攻擊行動,並且率先發射魚雷,其他飛行員則看領隊長機的行動,在長機投下魚雷之後依次發起攻擊。

魚雷攻擊的時候,最難把握的就是投雷距離。

受總重量限制,航空魚雷的射程都不會遠到哪裡去,當時中國海軍裝備的四百五十毫米航空魚雷的最大射程只有兩千米,而且有效動力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如果考慮到航空魚雷的速度較慢,那麼最佳攻擊距離得控制在一千米以內。具體在什麼時候投下魚雷,得看領隊長機飛行員的判斷。

原則只有一個:敵艦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機動規避。

攻擊的時候,魚雷攻擊機不是從敵艦側舷垂直方向上進入的,而是於敵艦的航向保持六十度左右的夾角。這麼做,不是為了提高魚雷的命中率,而是讓魚雷攻擊機可以在敵艦進行機動規避的時候調整航向,確保敵艦一直在攻擊範圍之內,而且暴露出的側舷長度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如此一來,魚雷跑完所有航程的時間,必須在敵艦轉向六十度所需時間之內。

說白了,在規避魚雷攻擊的時候,戰艦要麼迎向魚雷轉向,要麼背向魚雷轉向,即讓航向與魚雷的來襲方向保持平行,把暴露的水線長度降到最低,爭取從兩條魚雷之間穿過,從而不被魚雷擊中。

戰艦轉向需要時間,而魚雷跑完全部航程也需要時間。

關鍵就看,誰花的時間最短。

發現魚雷攻擊機群逼近後,&ldo;列剋星敦&rdo;號航母開始全速轉向,而且是右滿舵,即把艦首對準魚雷攻擊機群的來襲方向。因為戰艦的推進系統在艦尾,而在推進系統在戰鬥中受損幾乎是致命傷,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戰艦就會努力把艦首對準魚雷來襲方向,即便不幸被魚雷集中,戰艦也不會失去航行能力。

問題是,這次魚雷攻擊機是從&ldo;列剋星敦&rdo;號的右後方進入的。

也就是說,&ldo;列剋星敦&rdo;號要把艦首對準魚雷攻擊機群的來襲方向,需要轉過的不是六十度,而是一百二十度。

滿載排水量超過四萬噸的航母轉向一百二十度,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第一百五十四章 致命缺陷

第一百五十四章

致命缺陷

十點十五分,順利突破了高射炮火力網的九架&ldo;塘鵝&rdo;在離&ldo;列剋星敦&rdo;號大約八百米處投下了魚雷。

魚雷攻擊有一個最短投雷距離。

主要就是,魚雷在投下之後,會在慣性作用下沖向海底,然後才會在水平舵的控制下上浮到攻擊深度上。顯然,這是一個過程,而在此期間,魚雷的推進器已經開始運轉,也就會航行一段距離。如果魚雷還沒有達到攻擊深度就已經跑完了攻擊航程,那麼就很有可能從敵艦下方穿過去。

對於沒有磁感應近炸引信的魚雷來說,這就意味著脫靶。

正常情況下,航空魚雷的最短投雷距離都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