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3頁

登陸一週之後,陸戰隊開始撤退。

此時,灘頭陣地已經得到鞏固,而且上島的陸軍作戰部隊達到三個師,還有兩個師正在趕來。

攻佔聖伊莎貝爾島,需要的僅僅是時間。!。

第一百九十二章 拖延戰略

中隊攻打聖伊莎貝爾島的時候,美軍艦隊並沒有採取大規模行動,反而撤退到了倫內爾島與馬基拉島,僅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保留了一支由小型艦艇為主的艦隊,sāo擾登陸的中國部隊。

當時,美軍不是不想打,而是不能打,或者不知道該怎麼打。

第一次聖喬治海峽海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計程車氣非常低彌,不但斯普魯恩斯與米切爾認為難以擊敗中國艦隊,就連遠在夏威夷的尼米茲都認為,繼續在索羅門群島跟中國海軍作戰,無異於拼消耗,而現在消耗不起的是美國海軍。要知道,美國海軍只有兩艘艦隊航母與一艘小型航母,夜戰主力只剩下了六艘老式戰列艦,而中國海軍有五艘艦隊航母,近十艘小型航母與五艘快速戰列艦。可以說,在各個方面,美軍都遠不如中國海軍,已經喪失了所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美軍的目的不僅僅是守衛索羅門群島。

在戰略上,索羅門群島只是澳大利亞的防禦屏障,守衛索羅門群島的主要目的還是守衛澳大利亞。問題是,如果在索羅門群島拼光了所有艦隊,美軍將毫無疑問的丟掉制海權,也就將失去守衛澳大利亞的基礎。只要中國海軍掌握了絕對制海權,就能封鎖澳大利亞,切斷澳大利亞與美國的聯絡,然後有條不紊的攻打澳大利亞,美軍卻難以在海上航線斷絕的情況下守住澳大利亞。

要知道,澳大利亞並沒有支援一場戰爭所必須的工業基礎與自然資源。

不可否認,澳大利亞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鐵礦,可是澳大利亞的資源儲備並不完備,缺少其他的必要資源,比如石油。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還算不上工業國,工業並不完善,沒有配套的軍事工業基礎,也就難以生產出供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與彈藥物資,大部分物資都需要從美國運來。

也就是說,海運暢通與否,直接決定了澳大利亞的命運。

顯然,保住制海權,哪怕只是區域性地區的制海權,確保從美國到澳大利亞的跨太平洋航線暢通無阻才是守住澳大利亞的基礎。

說得再直接一點,即便丟掉了索羅門群島,只要航線暢通無阻,美軍依然能夠在澳洲本土與中隊作戰。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海軍無法封鎖澳大利亞,切斷駐澳美軍的補給線,那麼進攻澳大利亞將是一場規模超過進攻索羅門群島百倍的作戰行動,而中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由此可見,就算中隊攻佔了索羅門群島,只要沒有掌握絕對制海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都不會攻打澳大利亞。

換句話說,在攻佔了索羅門群島之後,中國海軍肯定會南下進入塔斯曼海,尋找美軍艦隊決戰,以此奪取絕對制海權。

介於此,尼米茲在二月底提出,應該限制艦隊的作戰範圍,儘量避免與中國海軍打消耗性戰鬥,以儲存現有的戰艦為主要目的,爭取在下半年、或者一九四三年,在塔斯曼海擊敗中國艦隊。

問題是,尼米茲的提議並沒受到重視。

在尼米茲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麥克阿瑟也向白宮提出了一個建議,即無論如何也要守住索羅門群島,哪怕為此拼光所有部隊。麥克阿瑟提出了一個尼米茲無法迴避的理由,即中國的軍隊規模正在迅速膨脹,預計到一九四二年底,陸軍總兵力就將接近兩千萬,而大陸戰場根本用不了這麼多部隊,哪怕中國陸軍向歐洲派遣遠徵軍,並且在南亞次大陸上開闢第三塊戰場,也用不了這麼多部隊,因此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