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4頁

比如,第二印度洋艦隊在二十五日夜間返回的話,那該怎麼辦?

顯然,主力編隊必須留下來,應付二十五日夜間的威脅。這樣一來,就只能讓艦載航空兵在二十六日清晨出動。問題是,英軍肯定會採取相應的行動,比如在二十六日天亮前就向野戰機場派遣戰鬥機,增強防空力量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英軍在清晨出動偵察機,那麼就有可能在二十六日上午、也就是第21艦隊攻擊野戰機場的時候,發現其航母編隊,然後發起攻擊。

正是如此,卓宇凡認為,繼續在拉克沙群島南面等待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

說白了,如果沒有在二十五日夜間找到第二印度洋艦隊,那麼在天亮之前,他就得率領艦隊撤出英軍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至於轟炸英軍設在島嶼上的野戰機場,那肯定是以後的事情了。

當時,還有一個因素讓卓宇凡不得不做出撤退的決定。

這就是,小型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非常弱。

滿載排水量僅有一萬噸出頭的小型航母,在搭載了三十架作戰飛機之後,所能攜帶的航空燃油與彈藥非常有限。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小型航母全部編在登陸艦隊裡面,就與其自持能力有關。別的不說,登陸艦隊主要在戰線後方活動,而且往往會編有幾艘、甚至十多艘補給艦,因此能夠更加方便的獲得補給。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自持能力上的欠缺,讓小型航母難以擔當重任。

到二十五日下午,兩艘小型航母上剩下的航空燃油,僅夠出動不到一百架次。

顯然,這個出動量遠遠不足以完成一場大規模海戰。

此外,兩艘小型航母上的航空彈藥也沒有多少了,主要是在開赴戰場的途中進行了好幾次實彈訓練。

如果艦載航空兵無法作戰,那就無法壓制英軍的岸基航空兵。

顯然,卓宇凡不得不選擇撤退。

打定撤退的主意後,卓宇凡就做出了安排。

因為第二印度洋艦隊從南面北上的可能性最大,加上在夜間遭遇的機率最高,所以卓宇凡讓主力編隊率先向南撤退,而且航速較高,航母編隊則留在後面,並且透過降低航速的方式與主力編隊保持一段距離。

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如果英軍在天亮後出動岸基航空兵,那麼首先找到的肯定是離得更近的航母編隊,因此航母編隊將吸引大部分空中打擊,而主力編隊受到空中威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能夠損失的不是主力編隊,而是航母編隊。

在把第21艦隊交給卓宇凡的時候,李向龍就明確提到,如果戰局不利,可以考慮犧牲掉兩艘小型航母,但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兩艘快速戰列艦帶回去。中國海軍僅有五艘快速戰列艦,而且沒有建造快速戰列艦,因此這兩艘快速戰列艦的價值非常重大。至於小型航母,因為數量眾多,而且價格低廉,又算不上是真正的戰艦,所以從一開始就被海軍當成了可以損失的消耗品。

這個時候,卓宇凡並不知道,他正與斯科特迎頭並進。

只是,第二印度洋艦隊在馬爾地夫群島西面,第21艦隊在馬爾地夫群島東面,兩支艦隊的航線相距大約兩百公里。

可以說,受馬爾地夫群島阻擋,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兩支艦隊不會遭遇。

要知道,斯科特派出的偵察艦隻前出了一百五十公里,而卓宇凡在夜間出動的偵察警戒艦隻前出了不到一百公里。

問題是,馬爾地夫群島並不是一道嚴密的障礙。

馬爾地夫群島整體上呈南北走向,群島的南北長度接近兩千公里,而東西的最大寬度也就只有兩百公里左右。

更重要的是,群島中的島嶼分佈並不密集。

即便在群島中部,也就是島嶼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