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5頁

&ldo;阿拉斯加&rdo;號沒有遭受重創,但是被迫降低了航行速度。

為了避免再次中彈,&ldo;阿拉斯加&rdo;號加大了戰術機動規避的範圍,也就無法緊跟&ldo;印第安納&rdo;號。

事實上,這也正是羅成剛想要達到的目的。

兩艘大型巡洋艦脫離主力戰列,萊特並沒有採取任何彌補措施。也許,在他看來,六艘快速戰列艦依然有足夠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萊特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設法縮短距離,因此根本顧不上那兩艘大型巡洋艦。此外,兩艘大型巡洋艦脫離主力編隊,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兩艘戰艦能夠纏住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萊特完全應該把巡洋艦編隊派上去,至少應該讓四艘重巡洋艦前去協助兩艘大型巡洋艦作戰。雖然重巡洋艦在這麼遠的交戰距離上,對中國海軍第二戰列裡的那幾艘巡洋艦的威脅並不大,但是總算有一些威脅,而且四艘重巡洋艦的加入,能把雙方的兵力對比變成七比六,減少兩艘大型巡洋艦遭到的炮火打擊,從而讓兩艘大型巡洋艦能夠堅持得更久。

可惜的是,萊特沒有這麼做。

以當時的情況,萊特似乎依然希望讓驅逐艦發起魚雷攻擊,因此想讓巡洋艦編隊掩護驅逐艦。

問題是,萊特忽視了一個問題,即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投入戰鬥之後,魚雷攻擊已經很難發揮作用了。即便讓巡洋艦編隊掩護驅逐艦,第二戰列裡的七艘巡洋艦也足夠阻攔驅逐艦編隊。

更何況,從組織到發起魚雷攻擊,需要不少的時間,而兩艘&ldo;阿拉斯加&rdo;級大型巡洋艦未必能夠堅持到那一刻。

顯然,萊特的不作為等於是坐以待斃。

第三百八十三章 轉折點

第二戰列投入戰鬥,是這場海戰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

事實上,雙方在這個時候都有機會。

對羅成剛來說,他的機會就是第二戰列以最快的速度幹掉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然後支援主力戰列。當然,這也是羅成剛整套交戰戰術的核心內容,第二戰列的戰鬥情況將直接決定海戰的最終結果。

此時,萊特的不作為,並不等於他沒有獲得一個新的機會。

這就是,利用第二戰列投入戰鬥,迅速縮短與中國艦隊的距離,爭取在己方的兩艘大型巡洋艦被擊潰之前,重創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從而在第二戰列加入主力決戰的時候,依然有足夠的優勢。

在很多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中國艦隊主力戰列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完全有能力與美軍艦隊的主力戰列保持交戰距離。

只是,艦隊的速度未必能夠發揮出來。

這就是,萊特只需要讓兩艘大型巡洋艦降低航行速度,與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保持較遠的交戰距離,那麼他就能夠獲得逼近中國艦隊主力戰列的機會。主要就是,如果中國艦隊主力戰列刻意保持交戰距離,那麼在美軍艦隊逼近的時候就得後撤,而中國艦隊的第二戰列要想幹掉美軍的兩艘大型巡洋艦,就不能後撤。如此一來,只要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後撤,而第二戰列沒有後撤。就等於把第二戰列頂到了前方,讓根本不具備主力決戰能力的第二戰列裡的巡洋艦去承受美軍主力艦的猛烈炮火。顯然,在面對六艘快速戰列艦的情況下,七艘巡洋艦很快就會被擊潰。沒有了第二戰列。第33艦隊根本打不贏這場海戰,因為萊特完全可以此之後用驅逐艦去衝擊中國艦隊,而沒有巡洋艦提供的直接掩護,中國艦隊的主力戰列就無法應付驅逐艦的魚雷攻擊。在這種情況下,羅成剛不但不會讓主力戰列後撤,反而有可能讓主力戰列壓上去。

萊特沒有作為,等於美軍艦隊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