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6頁

要知道,哪怕這十五分鐘炮擊的命中率只有大戰期間的平均水準,即百分之三,也意味著有將近六十枚炮彈擊中目標。事實上,命中率還不止百分之三,主要是新型雷達火控系統賦予了戰艦更高的炮火命中率。在這場戰鬥中,七艘大型巡洋艦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四左右,而在三點四十二到五十七分之間,七艘大型巡洋艦的主炮命中率為百分之四點六,高於整場戰鬥的平均命中率。

也就是說,兩艘美軍大型巡洋艦在這十五分鐘內,捱了九十枚炮彈!

這是個什麼概念?

平均分派下來,一艘美艦捱了十九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與二十六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

顯然,在不考慮防護的情況下,即便是戰列艦也承受不住這麼猛烈的炮火打擊。

有趣的是,受損最嚴重的不是首當其衝的&ldo;阿拉斯加&rdo;號,而是後面的&ldo;關島&rdo;號。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主要是&ldo;阿拉斯加&rdo;號率先進行大範圍戰術機動,因此規避了更多的炮彈。此外,方勇歌下達命令後,七艘大型巡洋艦就沒再集中炮擊&ldo;阿拉斯加&rdo;號,而是把一半的炮火分配給了&ldo;關島&rdo;號。更重要的是,首先炮擊&ldo;關島&rdo;號的是位於佇列後方的四艘防空巡洋艦,而防空巡洋艦上的二百四十毫米艦炮的開火速度要比大型巡洋艦上的二百八十毫米艦炮快得多。

雖然在二萬四千米左右的交戰距離上,二百四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未必能夠擊穿&ldo;阿拉斯加&rdo;級的水平裝甲,而且實際穿透機率肯定不到百分之五十,根據戰後對&ldo;關島&rdo;號的殘骸所做的考察,應該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這也足夠了,因為&ldo;關島&rdo;號在短時間內捱了不少的炮彈。

根據戰後所做的考察,&ldo;關島&rdo;號在爆炸沉沒之前,至少捱了四十二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與十三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因為三艘大型巡洋艦是在打殘了&ldo;阿拉斯加&rdo;號之後才向&ldo;關島&rdo;號開火,所以在此之前,&ldo;關島&rdo;號就遭受了重創。只是,最致命的打擊並不是來自四艘防空巡洋艦。

原因很簡單,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無法打穿&ldo;關島&rdo;號關鍵部位的裝甲。

比如,&ldo;關島&rdo;號的a炮塔就至少三次被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擊中,但是都沒有貫穿頂部裝甲。

致命打擊,來自三艘大型巡洋艦。

導致&ldo;關島&rdo;號爆炸沉沒的主因,就是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打穿了其尾部主炮塔的頂部裝甲,而且彈著點恰好就在提彈通道上,隨後又貫穿了三道防火防爆門,最後在尾部主炮彈藥庫內爆炸。

顯然,別說&ldo;關島&rdo;號,就算是戰列艦,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的重量接近九百公斤,裝藥量為三十五公斤,是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的兩倍。更重要的是,所有鎢合金穿甲彈裝填的都是混合炸藥,不但威力更大,而且後繼效應更好。

當然,關鍵還是正好在彈藥庫裡爆炸。

在數十噸發射藥殉爆之後,&ldo;關島&rdo;號的艦體直接被炸斷,約佔艦體四分之一的艦尾部分迅速沉沒。雖然&ldo;阿拉斯加&rdo;級的富裕排水量並不小,幹舷高度也不算低,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戰艦能在艦尾斷裂後繼續浮在海面上。在四點十四分,也就是大爆炸後十七分鐘,&ldo;關島&rdo;號就沉沒了。

此時,&ldo;阿拉斯加&rdo;號已經轉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