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1頁

要知道,&ldo;自由輪&rdo;與&ldo;勝利輪&rdo;都是標準的快速貨輪,在執行跨大西洋運輸任務的時候能夠全程以二十節的速度航行,且不需要中途停留加油。即便在執行跨太平洋的運輸任務時,也能全程保持十四節的航行速度。

要到一九四六年,中國才建造出了效能相當的快速貨輪。

在不得不佩服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的時候,也必須承認,這也是逼出來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美英在大西洋航線上的損失太慘重了,如果美國不花大力氣建造運輸船隻的話,英國在一九四三年就會戰敗。也正是如此,戰後很多人都認為,打敗美國的不是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英國。要知道,如果把建造萬噸輪的力量花一半去建造快速艦隊航母等戰艦,美國就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當然,這也僅僅是戰後的評價。

同樣的,這也等於提高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在大西洋上神出鬼沒的德軍潛艇。

白了,如果沒有德軍的破交作戰,美國也沒有必要大量建造運輸船隻。

這樣一來,美軍建造的將是足以扭轉太平洋戰局的戰艦。

當然,如果英國在一九四三年戰敗,美國同樣也沒有多大的可能打贏這場戰爭,最多隻能迫使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坐下來談判。也許,這算不上好事,因為這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可避免。

第四百四十一章 雙贏合作

從英國獲得了近千艘萬噸輪,只算得上是解了燃眉之急。

要知道,當時中國海運力量缺口大約相當於四千艘萬噸輪,因此不到一千艘萬噸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而且必須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顯然,這也是中國海軍無法憑自身力量解決的問題。

為此,就不得不讓中國政府出面了。

在與德意解決了瓜分英國的問題後,中國當局在同盟國集團外長級會議上明確提出,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徹底打敗美國,而中國願意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並且為所有有許要的盟友提供幫助。

這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坐不住了。

要知道,中國當局的這份宣告,擺明瞭要充當同盟國集團的老大,而德意志第二帝國顯然不甘心當老二。

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做了類似的宣告,即徹底打敗美國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只做同樣的表示,要想壓倒中國,獲得更多盟友的支援與認同,就得做出更多的貢獻。

白了,現在已經到了分割戰爭紅利的時候了。

雖然美國還沒有戰敗,但是所有人都相信,美國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是否戰敗的問題。

當然,關鍵正是同盟國集團,特別是集團內部主要成員國是否願意出力。

更重要的是。此時誰出的力最多,那麼在戰後就能分到最多的好處,甚至將直接決定戰爭紅利的分配方式。

原因很簡單,美國才是同盟國集團最大的敵人。

白了,美國的實力就超過了其他所有敵國實力的總和。因此擊敗美國要比擊敗其他所有敵國都要困難。

在中德均明確表態之後,同盟國集團就得採取一致行動了。

到這個時候。中國當局才表露出了真正的意圖。

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同盟國集團的最後一次外長級會議上,中國外長就明確提到應該以太平洋戰場為重。

為此。中國不但承諾單獨承擔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任務。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不會答應。

要知道,這等於讓中國坐上頭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