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1頁

當時,率先到達科隆港的,也是中國陸戰隊中第一支來到大西洋岸邊的作戰部隊。

能夠如此迅速的攻佔巴拿馬運河,關鍵只有一點,即兵貴神速。

最初,顧祝同決定攻打聖何塞島,確實是想在該島上修建機場,然後讓岸基航空兵承擔主要的作戰任務,從而能夠把艦隊撤出來,至少能夠撤走一支戰鬥艦隊,避免在這裡浪費戰鬥力。

果真如此的話,中隊就不可能在七月底攻佔巴拿馬運河。

要知道,美軍將因此獲得足夠多的時間加強防禦部署,甚至能夠向巴拿馬增派好幾個師的作戰部隊。

顯然,打成這樣的話,中隊就算攻佔了巴拿馬,得到的也是一條無法使用的運河。

順利攻佔巴拿馬,可以說為攻打美國本土、進軍美洲大陸開了個好頭。

當然,這場戰鬥也讓顧祝同看清了一點。這就是,美軍的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導致美軍戰鬥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美軍官兵缺乏鬥志,以及太多的新兵加入之後,嚴重降低了官兵隊伍的素質。

第四百四十七章 備戰

攻佔巴拿馬運河之前,顧祝同曾經懷疑過能否在年底登上美國本土。

特別是在一九四六年上半年,中國陸戰隊在掃蕩太平洋上的殘存美軍時,暴露出的大量問題,讓顧祝同不得不擔憂,如果強行登陸美國本土,很有可能遭受慘敗,讓成千上萬的官兵平白無故的流血犧牲。

當時,顧祝同還向馮承乾提了出來。

在他看來,把攻打美國本土的時間推遲到一九四七年中期更加合適。

只是,顧祝同的提議沒有被採納。雖然馮承乾表示明白他的意思,而且也知道軍隊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欠缺,特別是在後勤保障上,根本達不到需要,但是在一九四六年底登陸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絕對不能推遲,因為這不僅僅是軍事任務,也是政治任務,也就不可能推遲到一九四七年。

顧祝同沒有繼續強調自己的觀點。

當了幾年的戰區司令官,顧祝同已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即決定戰爭的是政治家,而軍人只是去完成作戰行動。

迅速拿下巴拿馬,讓顧祝同看到了希望。

雖然美國本土的守軍不會像駐守巴拿馬的美軍那樣脆弱,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美軍內部瀰漫著嚴重的失敗主義情緒,即便是一些高階將領也不對勝利抱多大希望,因此美軍嚴重缺乏鬥志。

當時,情報機構提供的一些訊息。也能說明這一點。

這就是。在美國國內,已經有很多民眾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拖得太久了,而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美國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勝利者,因此在戰局變得不可挽回、特別是美國本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前,就得考慮結束這場戰爭。至於以何種方式結束這場戰爭,那就不是平民百姓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平民百姓的認識,也是軍隊基層官兵的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還有多少戰鬥力呢?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底,顧祝同正是啟動了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計劃,並且把戰區司令部搬到了瓦胡島。

此時,第三艦隊的實力再次得到增強。

在獲得了由三艘艦隊航母為核心的第35艦隊之後。第三艦隊編內的艦隊航母已經達到了十五艘。

當然,這還不是最後的結果。

一切順利的話,在攻打美國本土之前,第三艦隊還將增加一支戰鬥艦隊,艦隊航母的數量將增加到十八艘。

即便按照標準配備艦載航空兵,十八艘艦隊航母也能搭載一千五百多架艦載機!

只要把這些艦隊航母集中使用,那麼在任何一個戰場上,都擁有絕對兵力優勢,能夠奪得戰場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