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0頁

五月十五日,第三十二陸戰師對盤踞在彭薩科拉的美軍發起了進攻。

這是一場典型的陣地攻堅戰。

從一開始,美軍就打定主意死守彭薩科拉,絕不與中國軍隊在野外交戰,也絕不離開防禦陣地一步,即便是戰術反擊的規模也非常小,而且反擊目的非常有限,根本沒有試圖擊潰中國軍隊。

也就是說,美軍純粹是在拖延時間。

顯然,這也正是施蒂芬森的防禦目的。

問題是。這種堅守防禦戰術根本行不通。

不可否認,美軍預先構築的防禦陣地給中國軍隊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第三十二陸戰師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就損失了近三十輛坦克戰車,還有數百名官兵陣亡,而推進距離連五百米都沒有。照這個樣子打下去,就算把第三十一陸戰師也算上,在拼光了兩個陸戰師之後。也未必能夠佔領彭薩科拉。

只是,第二天的戰鬥就不一樣了。

在搞清楚美軍的防禦部署之後。陸戰隊加強了火力打擊,特別是炮火打擊,甚至還專門派來了一支火力支援艦隊。

火力打擊增強後,美軍就守不住陣地了。

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陸戰隊的推進速度依然不是很快,每天在五百米左右,而且進攻集中在白天進行。夜間則轉為防禦,而美軍透過夜間的反擊行動,往往能夠奪回一些被陸戰隊佔領的陣地,但是戰鬥傷亡下降了很大一截,十六日只有不到兩百名官兵傷亡,十七日降低到了一百名左右。

對美軍來說,守衛陣地卻變得愈發艱難。

很多時候,中國海軍陸戰隊根本不會跟美軍爭奪陣地,而是直接呼叫火力打擊,摧毀美軍的防禦工事。在佔領了地面陣地之後。中國海軍陸戰隊會重新構築新的工事,而不是利用美軍的防禦工事。

這種打法,讓美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十七日的戰鬥中,美軍傷亡了近四千名官兵,而這是彭薩科拉被攻佔之前,美軍傷亡最少的一天。

戰鬥持續進行到五月二十四日,第三十二陸戰師攻入了彭薩科拉城區。

彭薩科拉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是一座軍事化的城市。更像是一座巨大的軍營,只是居住在這裡的,除了軍人。還有更多的軍屬。

有趣的是,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攻過來之前。美軍疏散了彭薩科拉的居民。

當時,美軍主要透過一些小型船隻,把居民運送到海灣對面,再讓其搭乘車輛前往塔拉哈系等地的收容所。

顯然,美軍知道彭薩科拉會有一場惡戰。

負責攻打彭薩科拉城區的不是第三十二陸戰師,而是第三十一陸戰師。第三十二陸戰師控制了幾條通往城區的公路之後,就沒再繼續發動進攻,而是在城區邊緣建立起了進攻的橋頭堡。

五月二十五日,第三十一陸戰師到達並且投入了戰鬥。

因為料到美軍會死守城區,所以在進攻的時候,第三十一陸戰師依然格外注重火力打擊與火力掩護。

顯然,中國海軍陸戰隊並不缺乏攻打城市的經驗。

守衛城區的美軍用上了一切能夠使用的設施與工具,甚至把很多民居的地下室改造成了掩體與防禦工事。

只是,這並不能改變守軍的命運。

要知道,陸戰隊並不缺乏對付地下防禦工事的手段,而且民居的地下室往往都過淺,根本承受不住重炮的直接轟擊。

戰鬥中,火力支援艦上的大口徑艦炮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即便是二百四十毫米炮彈,也能擊穿數米厚的泥土,其爆炸破壞範圍高達二十五米,一枚炮彈就能炸毀一棟民居,更能輕而易舉的炸掉民居的地下室,殺死所有躲藏在裡面的美軍官兵。

此外,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