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頁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只要基本設計定下來,戰艦的一些重要技術指標就確定了下來,根本不可能在後期修改。

&ldo;維托里奧一維內託&rdo;級的最大問題,就是幹舷過低。

產生這個問題的,就是排水量被放尖,導致吃水加深,從而使得幹舷降低。

對戰列艦來說,這就意味著在惡劣海況下的作戰能力大受影響,甚至會因為甲板上浪而導致無法作戰。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隱患,即儲備浮力過低。

&ldo;維托里奧維內託&rdo;級建成後,就主要在地中海活動,很少離開地中海主要原因就是不大適合在大西洋上作戰。要知道,地中海常年風平浪靜,而大西洋、特別是北大西洋上的氣象環境惡劣得多。

有趣的是,義大利的設計師在解決幹舷過低的問題時,採用了一個看似巧妙卻後患嚴重的辦法,即把尾部炮塔抬高,防止在二號甲板上,而不是像通常那樣,佈置在水平甲板上面。

暫且不說炮塔抬高,會導致炮座增重多少。把重達一千多噸的主炮炮塔增高几米,意味著戰艦的重心更高也就降低了戰艦的穩定性,使戰艦在側舷受損之後極易因為重心偏高而傾覆。

別忘了&ldo;維托里奧一維內託&rdo;級的儲備浮力本來就不足。

這些設計上的缺陷,導致&ldo;維托里奧一維內託&rdo;級成為二戰海戰中的稀客甚至很少出港活動。

當然,義大利傾盡國力,也就只能建造這一級戰列艦。

最初的時候,義大利海軍雄心勃勃,打算建造四艘。可惜的是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耗光了義大利的國庫,義大利海軍在一九三四年只獲得了兩艘的撥款,另外兩艘被義大利當局束之高閣。直到四年之後&ldo;維托里奧一維內託&rdo;級的後兩艘,即&ldo;羅馬&rdo;號與&ldo;帝國&rdo;號才動工建造。如果義大利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四艘&ldo;維托里奧一維內託&rdo;級都能趕上二戰中的關鍵戰役。可惜的是,義大利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前兩艘在二戰爆發後不久建成,而後兩艘拖到二戰後期才建成。

顯然,義大利海軍虛名在外,在二戰中並沒有太好的表現。

以海軍實力為準義大利是最後一個算得上強國的國家了。

當然,如果以國家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為準還有一個強國,即已經進入到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紅俄。

不可否認,紅俄海軍也有很大的野心。

在一九三零年之前,也就是紅俄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其國家領導人史達林就提出,要為紅俄打造一支一流的海軍,準備花二十年時間,建造包括二十艘戰列艦、二十艘戰列巡洋艦、十艘艦隊航母、四十艘重巡洋艦、一百二十艘輕巡洋艦、三百艘中型艦艇與五百艘潛艇的龐大艦隊,確保在黑海、

o羅的海與太平洋方向上,都擁有超過最主要敵人的作戰能力。

顯然,史達林說話肯定比辦辜厲害得多。

更重要的是,紅俄根本就沒有這個實力。

雖然在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後,紅俄的工業實力已經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名列全球第三,但是即便在一九四零年,還沒有進入戰時狀態的美國,也不可能在二十年之內打造出如此強大的艦隊。

更何況,紅俄並沒有打造強大海軍的現實需求。

要知道,紅俄的主要威脅都來自陸地,而且有著足夠廣袤的國土、

足夠豐富的資源、足夠眾多的人口,還有亟待開發的偏遠地區。也就是說,紅俄擁有發展壯大的一切條件,根本就不需要對外擴張。

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