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8頁

當然,羅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美國人的傳統觀念。

為此,他就得讓所有美國人相信,美國加入歐洲戰爭,是在捍衛自由與民主、是在捍衛美國的利益。

當然,首先就得醜化敵對國。

正是如此,羅斯福才在這個時候出面,在法德之間進行和平翰旋。

可以說,羅斯福非常聰明,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比當初的威爾遜強多了。

羅斯福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不肯在談判中讓步,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將成為戰爭的發動者,至少絕大部分美國人會相信。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過分壓迫法國才引發了新的戰爭: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做出讓步,法國就能獲得生存空間,也就有機會發展壯大。

更重要的是,羅斯福非常清楚,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大可能做出讓步。

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將站到愛好和平的美國民眾的對立面上,成為美國民眾眼中的邪惡國家。

也許,美國民眾依然不會讓總統率領美國參戰,但是肯定會同情受到欺辱的法國,而美國國會也會受到民意影響,在具體政策上做出讓步,比如準許美國向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侵略的法國提供軍火。

總而言之,羅斯福在提出和談的時候,就知道不管結果如何,對他都有利無害。

顯然,對法國也有利無害。

結果就是,法國當局在五月九日就做出積極回應,表鼻願意在美國協調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卻並不熱心。

不管怎麼說,羅斯福的這點小伎倆,還騙不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當權者。五月十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外長公開表示,法國是戰敗國,沒有資格與帝國進行平等談判,而且也沒有必要在美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到五月十五日,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當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單獨會見了美國駐德大使之後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國願意派代表前往華盛頓,與法國進行談判。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秈,當時美國大使暗示德皇,這場談判對帝國沒有任何害處。

顯然,威廉二世太信任美國大使了。

必須承認,威廉二世有&ldo;親美情節&rdo;

年輕的時候,威廉二世最看重的就是英國。在英國戰敗之後,美國成為唯一能與帝國抗衡的強國,因此威廉二世又對美國十分親善,甚至對美國有點仰慕。此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即當時的美國駐德大使是一名德國後裔,而且其祖上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東普魯士貴族。

也許,德皇認為,這個容克後裔不會欺騙他。

五月二十日,德法代表在華盛頓進行了首次會晤,羅斯福還在當晚設宴,款待雙方的外交官員。

一時之間,戰爭陰雲似乎消散了。

當時,不僅美國的報紙在頌揚羅斯福總統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連法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報紙也做了相似的報導,即認為在華盛頓進行的談判,能夠化解德法矛盾,為歐洲帶來和平。

顯然,三個國家的報紙在報導的時候,有著不同的目的。

美國報紙,自然是要聲揚美國的影響力。法國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強調美國與法國的友好關係,為法國軍民打氣,讓法國人相信,在美國出面幹預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悍然發動戰爭。至於帝國的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欺騙對手,既讓法國上下放鬆警惕。

別忘了,德皇並沒撤消發給法國的最後通牒。

前十天,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比如,帝國代表承認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