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9頁

必須承認,法軍的動員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強。

問題是,動員軍人是軍事動員中最容易的一環,而最麻煩的是軍隊部署、以及物資的調運與儲備。

別說法國,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需要花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全部備戰工作。

事實上,這也是德皇為什麼給了法國一個月期限的主要原因。

說得簡單一些,在德皇下達了最後通牒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軍事動員,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引起法國警覺,最多被看成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向法國施壓的手段,因此法國不大可能同時進行軍事動員。事實也確實如此,即在五月份,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出面斡旋之後,法國並沒有進行軍事動員,甚至沒有為即將開始的戰爭做準備。在這一個月內,德軍已經完成了全部備戰工作,而法軍到六月一日才開始行動,已經比德軍晚了一個月,顯然失去了先機。

當然,政治家與外交家並沒有放棄爭取和平的努力。

六月一日,羅斯福給威廉二世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他將親自出面,促成法國接受德皇發出的最後通牒,即把正規軍裁減到五十萬、拆毀邊境地區的軍事設施,但是希望德皇能夠在時間上寬容一些,畢竟法國不可能在幾天之內裁減掉數十萬軍人,更不可能拆毀所有軍事設施。

威廉二世界給羅斯福回了電報,提出已經給了法國一個月,沒有理由給更多的時間。

六月二日,美國駐德大使前往

o茨坦,結果被德皇的侍衛擋在了皇宮外面,僅在當天下午見到了帝國外交大臣赫爾岑多夫。有趣的是,赫爾岑多夫告訴美國大使,德皇已經去了東普魯士的皇家莊園,也許去了別的地方,沒有在柏林,他現在聯絡不上德皇,甚至找不到德皇的近身侍從。

在巴黎,美國外交官也在進行積極努力。

不同的是,美國外交官並沒勸說法國做出讓步,也沒勸說法國停止軍事動員,而是讓法國無論如何也不能打第一槍。

顯然,美國外交官在巴黎的活動取得了成功。

這個時候,法國最不能失去的就是美國的支援,也就不能與美國對著幹,自然得對美國言聽計從。

六月三日,馮承乾在青島收到了魯登道夫發來的電報。

德軍將在六月六日凌晨發起進攻。

當天下午,馮承乾給派往那霸港進行訓練的特混艦隊下了一道命令,讓三艘艦隊航母與隨行的護航戰艦返回膠州灣。

此舉,主要就是為了集中海軍兵力,準備與日本開戰。

問題是,馮承乾忽略了部署在那霸的主力艦。

中日戰爭結束之後,琉球王國把那霸港、連同周圍的數十平方公里土地租借給了中國海軍。經過五年的緊張建設,在一九三九年初,那霸成為規模僅次於青島的、中國海軍的第二大軍港。更重要的是,那霸港直接面向西太平洋,而且位於日本南面,所以在當年就成為特混艦隊母港。

一九四零年二月,馮承乾訪德回國之後,特混艦隊正式進駐那霸港。

把特混艦隊部署到那霸港,正是馮承乾的主意,而他的意圖也很明確,即在開戰後立即採取攻勢,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打垮日本海軍,奪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權,然後集中兵力對付遠道而來的美國海軍。

顯然,馮承乾高估了美國的參戰決心。

事實上,當時美國根本沒有理由參戰,而且美國國會與美國民眾也沒有太過強烈的參戰。

說白了,就算中國把日本打殘了,美國都不見得會參戰。

當然,這不能怪馮承乾犯了錯,畢竟現在的世界格局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完全不同,他的預見性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

在軍事上,馮承乾最應該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