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5頁

要知道,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日本就是以這種方式把美國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問題是,這並不是馮承乾熟知的歷史。別忘了,美國不再是日本的敵對國,而是日本的友好國家,中國才是日本的敵對國。更重要的是,中日近在咫尺,日本海軍的偷襲行動不可能徹底打垮中國,也就不可能幫助日本贏得這場戰爭。那麼,日本海軍為什麼還要發動偷襲呢?

馮承乾有點想不明白,他只能相信,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嗜賭成性的國家。

別忘了,日本能有今日,關鍵是賭贏了兩場戰爭,而且兩次都是以小搏打,最終取得了勝利。

也許,正是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讓日本當局認為,再賭一把,依然能夠取勝。

當然,馮承乾並不擔心能否擊敗日本,甚至可以說,只要中國海軍沒有一敗塗地,就肯定能擊敗日本。原因很簡單,中國除了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還有一支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空軍。也就是說,只要海軍能夠掌握區域性戰場的制海權,比如控制對馬海峽,中國空軍就能打敗日本。

真正讓馮承乾擔心的,還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國。

就算美國沒有立即參戰,其影響也非常巨大。比如,美國會用商船的自由航行權,阻止中國海軍封鎖日本。如果中國當局對美國的要求置若罔聞,並且在封鎖日本的時候擊沉了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那麼美國就有理由以維護美國船隻的自由航行權而參戰。此外,美國還可以以保護在日僑民與遊客為由,給中國製造麻煩,讓中國當局投鼠忌器,而不敢貿然襲擊日本本土。

當然,美國的價值,體現在其全球第一的工業實力上。

雖然根據中國政府在一九四零年初統計出的工業生產資料、以及美國聯邦政府在一九三九年底公佈的統計報告,中美的工業生產力差距並沒有外界認識的那麼大。比如,美國在一九三九年的發電量為七點二億千瓦時,而中國為五點八億。又比如,美國在一九三九年的鋼鐵產量為八千七百萬噸、其中鋼為一千四百萬噸,而中國分別為七千二百萬噸與一千一百萬噸。再比如,美國在一九三九年的石油產量為一點四億噸,而中國為九千四百萬噸。在汽車產量、造船噸位、飛機製造量等方面,中國差不多都在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間。也就是說,中國已經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為當時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工業國,工業生產力是日本的四。但是有一點無法否認,即中國的工業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與美國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比如,中國生產的一千一百萬噸鋼中,只有不到兩成是高質量合金鋼,而美國卻佔到了四成以上。又比如,中國建造的船舶大多是五千噸以下的中小型船隻,而美國則以建造萬噸級以上的大型船舶為主。再比如,中國航空工業所需的發動機,依然得從德意志第二帝國進口、或者是按照授權進行生產,而美國具有完備的航空工業,包括發動機在內的零備件都能自產。

可以說,中美的工業力量依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

當然,中國也有優勢,比如在新型的電子工業領域,中國不但不比美國差,反而在某些軍用領域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別的不說,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的所有戰艦上都安裝了對空警戒雷達,而美國的雷達還沒製造出來呢。

只是,美國在這些領域落後,只能說美國沒有迫切的戰爭需求。

在戰爭的刺激下,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基礎與技術基礎,很快就能追上來。

如果美國的工業力量為日本所用,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六十章 精氣神

第六十章

精氣神

正是對美國的擔心,讓馮承乾在制訂對日戰爭計劃的時候,把奪取制海權放在了首位。

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