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0頁

白了,在全面核戰爭的威脅下,讓很多人都認為水面戰艦失去了存在價值,在戰爭中將成為敵國核武器的理想打擊物件,而在核戰爭中能夠生存下來、並且發揮價值的只有更加隱蔽的潛艇。

要知道,這種思潮在中國海軍中也出現過,而且差點成為中國海軍的主流思想。

顯然,對於無法跟中國進行造艦比賽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ldo;戰艦無用論&rdo;的出現迎合了其基本國情。

結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自廢武功,在二十多年裡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帝國海軍猛然認識到,核戰爭根本打不起來,而以代言人為主的常規戰爭成為主流,海軍在常規戰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時,已經喪失了追上中國海軍的機會。

與潛艇相比,帝國海軍的水面戰艦根本就不值一提。

第二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

在歷史上,海軍新思潮出現了很多次,而歷史往往會用極為殘酷的方式證明,新思潮是海軍建設的毒藥。

十九世紀末,英國如日中天的時候,當時身為全球第二大殖民地宗主國、最有資格挑戰英國的法國在建設海軍的時候,就由奧貝等人提出了一種新思潮,即所謂的&ldo;巡洋作戰&rdo;來取代艦隊決戰。結果就是,在新思潮的影響下,法國在二十年之內衰落為三流海軍國家,法國海軍完全喪失了對英國的威脅能力。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海軍淪落為了一支無足輕重的力量。

這次海軍戰術&ldo;變革&rdo;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受到影響,在建設海軍的時候,依然以建造大型主力艦為主,並且以在決戰中擊敗英國皇家海軍為主要目的。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已經打造出了一支足夠對英國皇家海軍構成致命威脅的艦隊,而做為帝國敵人的法國則難以在海洋戰場上發揮作用。也正是在海洋戰場上取得的勝利,讓英國不得不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為海權強國,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憑藉在海洋上取得的勝利,成為了與英國擁有同等地位的歐洲大國。

問題是,在幾十年之後,帝國海軍把這一切都忘掉了。

不可否認,核武器出現之後,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也深受影響。有不少海軍將領開始質疑航母的價值。

理由就是,在核戰爭中,航母將成為敵人的靶子,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只是,這個問題得從兩個方面來看。

這就是,如果真的爆發全面核戰爭,那麼不但航母沒有存在的價值。包括潛艇在內的所有戰艦都沒有存在的價值。這就是,首先遭到打擊的不但有艦隊、還有維持艦隊活動的海軍基地。即便潛艇避開了敵人的核打擊,也只能在海上活動幾十天。隨後就會因為沒有可以停靠的基地而喪失存在的價值。

顯然,如果以核大戰為由來廢棄航母,那就應該廢棄整個海軍。

當然。空軍與陸軍也不能倖免。

這樣的話,需要保留的就只有核武器與運載核武器的工具了。

顯然,這將使國防建設走上歧途。

相反,如果爆發的不是全面核戰爭,而是規模有限的常規戰爭,那麼海軍就擁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而且航母在海軍中的地位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艦艇,是海軍進行兵力投送的主要平臺。

也就是說,在最有可能爆發的常規戰爭中,航母依然是最有價值的戰艦。

正是根據這套理論。中國海軍不但保留了航母,而且確立了以發展、建造超級航母為核心的海軍建軍思想。

在冷戰期間,中國海軍沒有建造噸位低於七萬噸的航母,而且在超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