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死人,父親對他說:“別上學了,回來跟著我學醫吧!”從此,他踏上了岐黃醫學之路,至今已有60餘載。

60多年來,李老一直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專著8部,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他臨床經驗豐富,長於治療內科雜病,早年善治急性熱性傳染病,晚年專心於脾胃病的專題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脾胃病學術思想體系。2009年,李老被授予“國醫大師”稱號。

順應“風寒暑溼燥火”,與大自然齊步走

大師手記

大自然有“風寒暑溼燥火”6種氣候變化。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比如,颳風下雨應注意增減衣物,夏天炎熱注意避暑,少吃冷飲,別用過冷的水洗臉,尤其要少到太陽底下活動,年輕人最多半個小時,老年人要控制在10~20分鐘以內。

——摘自《生命時報》

國醫釋讀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養生觀,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李振華教授指出,大自然有“風寒暑溼燥火”6種氣候變化,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飲食還是穿衣服、體育鍛煉等,都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黃帝內經》說到一年四季有變化,人們的作息也要與之相適應。春天,萬物從沉睡中甦醒,開始萌發,生機盎然。人也應該緩過神來,晚睡晚起,多在戶外活動,以舒展一冬沒有活動的筋骨,活絡氣血,排出冬天積鬱在體內的濁氣。夏季到了,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生物盡力吸收陽光、水分,製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種養分。人們也和隨著晝長夜短而晚睡早起,相應調整勞作時間。秋高氣爽,天高雲淡,雖然秋風爽人,但也隱含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殺機。為了預防這些疾病,最好爬山登峰,居高遠眺,不僅考驗呼吸道,也鍛鍊心臟功能。嚴酷的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動物多蟄伏,或減少運動量。人們宜早睡晚起,深居簡出,多曬太陽。

總之,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改變,人也應該適應環境。這就是天人合一的養生道理。

健康回音壁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其實就是“天人”不能合一的表現。比如,北方人過不慣南方的冬天。按理說,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都過來了,南方零度倒過不去了?其實,這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潮溼,同樣的溫度,北方人在南方就會覺得陰冷不爽。而南方人到北方生活,易出鼻血,這是因為北方氣候乾燥。這時候,只有進行相應的鍛鍊,才能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

養心最好的方法在於培養愛好

大師手記

說到養生,他(李振華)總結了五條……有項愛好,把它學到極致,愛好書法的他還是河南中醫學院書畫院的院長,如今他家客廳裡掛了不少他蒼勁有力的字。

第十五章 李振華(2)

——摘自《東方今報》

國醫釋讀

中醫一貫強調“養生之要,首在養心”,但這個“心”具體怎麼養,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李振華教授提出的愛好養生法,實際上就是從養心的角度來養生。他認為,人要有所依託,有一種健康的愛好,這樣才能保持對社會、對生活的興趣,進而使身心健康。

事實上,李振華教授本人就是愛好養生法的受益者,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吃得好、睡得香,這與他每天練習書法不無關係。練習書法講求姿勢正確,即要求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懸肘松肩,要求平氣凝神、排除雜念。表面看起來揮毫起筆只有手在動,實際上是手指、腕、肘、肩帶動全身的運動,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