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部分

海戰》電影裡出場過的那個,則在數十年後的清軍入侵之時戰死(在《最強兵器:弓》裡面貌似有出場),可以稱得上是滿門忠烈——縱然國家和朝廷辜負了他的犧牲,他也絕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這就是真英雄!

最近有一本關於李舜臣的傳記上市,名為《孤將》,以第一人稱描寫了李舜臣在鳴梁海戰到露梁海戰之間,這段李舜臣生命的最後時光裡,他心中不斷徘徊的各種孤獨、絕望、悲傷、無奈、掙扎的紛亂思想。

而《竊明》的黃石,又何嘗不是如此的孤獨?他看到了韃虜破關、神州陸沉的黑暗未來,想要改變這個噩夢,但卻總是那麼的力不從心。從皇帝到同僚,彷彿都在不停地幫倒忙。沒有人理解他的憂慮,即使是最忠實的追隨者,也不明白他的內心壓力,但他最終還是踏上了戰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壯烈的篇章。

最後,當露梁海戰爆發的時候,當時豐臣秀吉已經病死,日軍其實是在準備撤退,甚至還願意向李舜臣獻上一大筆買路錢。就像《竊明》裡黃石的最後一戰,即使不打,搶夠了的八旗兵也會撤軍回師一樣。但李舜臣拒絕妥協讓路,也勸說明軍將領不要妥協,無論如何也一定要給這些侵略者一個最慘痛的教訓,讓他們不敢再踏上侵略異邦之路,否則一旦讓他們食髓知味,誰知道現在走了,過幾年會不會再捲土重來?

——在《竊明》一書的末尾,黃石大概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決然揮師衝向遵化城下的後金大軍的吧。

於是,轟轟烈烈的露梁海戰爆發了,兩萬精銳日軍葬身大海。作為勝利的祭品,李舜臣也中彈壯烈戰死,留下了那句“戰方急,慎勿言我死,毋令驚軍”的著名遺言,迄今每個韓國小學生都會背誦他的這句話。而他的靈魂則從此成了這片海域乃至於朝鮮半島的守護神。在三百多年之後,日俄戰爭的最後一場大戰役——對馬海戰前夕,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還祭奠過李舜臣這位抗日英雄,祈求他保佑自己贏得海戰的勝利:按照當時日本人的宣傳,日俄戰爭是黃種人對抗白種人的種族之戰,任何黃種人都應該站在日本這一邊,朝鮮人自然也不例外……不知李舜臣若是泉下有知,該會對此露出怎樣一副囧囧有神的表情。

巴頓將軍曾經說過,對一名戰士而言最幸運的事,莫過於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對李舜臣來說,能夠在最後的露梁海戰時戰死,未必不是一種幸運。否則的話,以他的耿直個性和朝鮮李朝的黨爭劣根性,假如活到了戰爭結束後,很難說最終下場如何。但隨著他的戰死,“李舜臣”這個名字卻從此晉升神座,再也不容任何屑小之輩隨意玷汙了——所以說,一個天才,既要生而逢時,也要死而逢時。

同樣的道理,一本好書不僅要在合適的地方開場,也應當在合適的時候結束,才能避免畫蛇添足——《竊明》之所以在最壯烈的遵化戰役戛然而止,結束在最璀璨的一幕,大概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吧。

310。第310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一)

第一章,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一)(羊年第一更,新年不斷更,求票票鼓勵!)

第一個瞬間:崇禎皇帝的憂鬱

崇禎四年十一月,北京,紫禁城,深夜

十一月份的北京城,已是到了一年中極寒冷的的時節了,本來已是極冷了,這些年天象又不好,夏日裡連月不雨也屬尋常,這冬天自然就更加寒冷了,滴水成冰也不是說說的。全城街道上一片冷清寂靜——北京城是有夜禁的,初更後一般人就不可在街頭出行了,否則被五城兵馬司的差役給捉了去是要挨罰的。

而作為大明帝國的核心中樞所在。紫禁城內的規矩更是森嚴,各處宮室的大門一律緊閉不說,就是火燭也大都熄滅,紫禁城中黑壓壓一片,唯有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