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是依據誰的底本改定的,以及這位改定者是誰,史無記載,我們不得而知。有個如蓮居士曾在乾隆元年為《說唐》寫過一篇序,後來的《說唐後傳》、《說唐三傳》以及《反唐演義傳》等書前也往往刊有題名如蓮居士作的序,有的索性徑直題為“姑蘇如蓮居士編次”,更有人編出一個“似菊別墅”來作如蓮居士的住所。這些都是書坊主的假託偽造,不能相信的。而《說唐》前的序中,如蓮居士也只是說“今見藏書閣中有《說唐》一書”,“可付之於剞劂氏”,並未提到作者。至於會文堂刊本卷首題的“鴛湖漁叟校訂”的字樣,也未見於更早的刊本上,最多隻是個為會文堂刊本作“校訂”的文人,與此書的編者無關。看來,這部重要的小說的著作權人——不論是說書的還是改編的,又像其它許多小說一樣,是個無名氏了。
最後我們談一下這部小說的命名。這本六十八回的作品,今存最早的刊本是乾隆初年的崇德書院本,題為《說唐演義全傳》,之後乾隆四十八年的觀文書屋刊本和嘉慶六年的會文堂刊本都沿用。後有聖德堂刊本把它分作十四卷,題名《新刻增異說唐全傳》,去掉了“演義”二字,而“新刻增異”則是“廣告用語”。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善成堂刊本上。它把六十八回分成八卷,題名為《說唐前傳》。它之所以把“全傳”改為“前傳”,是為了配合早已流行於世的《說唐後傳》。然後,善成堂以及漁古山房等書坊再把《前傳》《後傳》合在一塊兒,合稱《說唐演義全傳》,或《說唐合傳》,一起推出。
序
夫經書之詣最奧而深,史鑑之文亦邃而俊。然非探索之功,研究之力,焉能了徹於胸,而後為人談說哉!故由博學而至篙行,其間工夫不可勝道。今見藏書閣中有《說唐》一書,自五代後起,至盛唐而終。歷載治亂之條貫,興亡之錯綜,忠侫之判分,將相之奇猷。善惡畢具,研醜無遺。文辭徑直,事理分排,使看者若燎火,聞者如聽聲,說者盡懸壺。能興好善之心,足懲為惡之念,亦大有裨世之良書也,可付之於剞劂氏。
時乾隆元歲蒲月望日,如蓮居士題於北山居中
《說唐》主要人物表
宇文泰 北周主。
楊 忠 北周護衛大將軍,封隋公。
楊 林 楊忠胞弟,靠山王。隋朝第八條好漢。
楊 堅 楊忠之子,奪周皇位,稱隋文帝。
楊 勇 楊堅長子,立為太子。
楊 廣 楊堅次子,封晉王,篡位稱隋煬帝。
秦 彝 北齊武衛大將軍。
秦 旭 北齊親軍護衛,秦彝之父。
秦 瓊 字叔寶,秦彝之子,降唐後封為護國並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帥。隋朝第十六條好漢。
羅 藝 北齊勳爵燕公,隋封為靖邊侯,秦瓊之姑夫。
羅 成 羅藝之子,降唐後封為越國公。隋朝第七條好漢。
高阿左 北齊國丞相。
程咬金 字知節,瓦崗寨之主,混世魔王。降唐後封為總管、魯國公,
李 淵 隋將,叛隋後稱唐王,後稱唐高祖。
李建成 李淵長子。封殷王,立為太子。
李世民 李淵次子,被煬帝封為秦王,即帝位稱唐太宗。
李元吉 李淵之三子。封為齊王。
李元霸 李淵之四子,被煬帝封為趙王,隋朝第一條好漢。
柴 紹 李淵之女婿。
宇文述 隋護衛。
宇文化及 宇文述之長子,始官拜御史,後篡位稱許王。
宇文士及 宇文述之次子,官拜駙馬都尉。
宇文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