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章 可明白我的意圖

恰逢此時,建文帝擔憂寧王投靠朱棣,故召寧王入京。

寧王尚未抵京,朱棣便放出訊息,稱寧王已歸順於他,建文帝大怒,質問朱權,同時下令削去寧王所屬朵顏三衛。同年九月,建文帝命江陰侯吳高攻打永平,燕王前往救援。吳高退兵,朱棣便從小路直奔大寧,假稱因困境求援。

朱權邀朱棣單騎入城,朱棣深知朱權性格,毫不猶豫進城。入城後,朱棣握著朱權的手痛哭,訴說不得已起兵之由,請求他代寫奏章謝罪。

朱棣居留數日,朱權待之以誠,毫無防備之心。而大寧城外,北平精銳部隊埋伏城外,官兵漸次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守軍。

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棣告辭離去。朱權念兄弟情誼,至郊外設宴送行,朱棣的伏兵趁機而起,挾持朱權前往大寧城。隨後,朱棣一聲令下,三衛弓騎及守軍一呼而集,攻佔大寧。

大寧守將朱鑑抵擋不住,力戰而亡。大寧城破,寧王府中的嬪妃世子皆被俘,大軍帶入松亭關,被請至北平,大寧城成為空城。

大勢已去,朱權無奈,只能受老爺子脅迫起兵。朱權加入燕軍後,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為穩住朱權,許諾事成後平分天下。

然而,朱棣攻下南京即位後,對朱權的承諾隻字未提。朱權雖未奢望朱棣會分半壁江山,但封地總該有吧。封地之時,朱棣問朱權:“爾欲何處為封地?”

朱權不假思索:“蘇州!蘇州富饒之地,生活可安逸。”

朱棣卻道:“哎呀,蘇州乃京畿重地,豈非為難兄長乎?”

朱權無奈:“那錢塘也可,錢塘風景秀麗,非京畿之地,閒時可觀潮,亦佳。”

朱棣搖頭:“錢塘乃不祥之地,換個地方吧。”

此刻,朱權看出,這位四哥根本無意給他一塊宜居之地。然朱棣大勢已定,即便後悔,亦無濟於事。一番協商後,朱權被封至偏遠的南昌,且即便改封南昌,朱棣對他的監管從未放鬆。

朱權在南昌的日子頗為艱難,自他遷居至布政使司改建的王府,朱棣心中始終不安,常遣錦衣衛暗中查探,唯恐這位十七弟生出是非。

由此可見,朱棣對朱權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實則,朱瞻墉難以相信朱權對先帝毫無怨懟。

換作他人,恐怕皆會心懷不平。

弟弟信任兄長,然而兄長卻狠心坑害,任誰都會憤慨。

這些年,朱權修身養性,不問政事,專心修道,看似無慾無為,但私下是否有所圖謀,無人能斷定。

在大明朝眾多藩王中,手腕高強、實力雄厚且對先帝頗有微詞者,寧王朱權堪稱最可疑的一位。

朱瞻墉與這位十七叔公相見的機會實屬稀少,細數起來,從小到大,兩人相見不過四次,且均在幼年時期。

對於這位十七叔公,朱瞻墉的記憶已模糊不清。

雖在南京時,朱瞻墉也曾聯絡過這位叔公,但他通常很少露面,大多由長子代為應對。

寧王府在皇家錢莊和皇家商會中亦有份子,且份額頗豐。

寧王府對朱瞻墉始終表示支援,但真相如何,唯有親見這位十七叔公,朱瞻墉方能下定論。

當朱瞻墉望見這位印象不深的寧王,仿若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得道高人。

這位十七叔公身著道袍,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朱瞻墉初見,竟誤以為他是哪家道觀走出的老道士。

見到寧王后,朱瞻墉頓感自己對這位叔公的瞭解實乃膚淺。

儘管這位叔公目前是他心中最大的疑慮,但從其給人的印象來看,朱瞻墉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動搖。

如此氣質之人,真會是藏於大明背後的黑手嗎?朱瞻墉無法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