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被迫給他們的親屬封了官職,至於給淮安郡王的那幾十頃田地,自然也一併給了張婕妤。
至於軍中尤其是淮安郡王那邊的怨氣,自然是秦王親自去安撫。
看到這裡,李鴻運不由得皺眉,很快意識到這似乎是個坑。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名貴妃的行為雖然有些過分,但她們的行為,以及秦王的處置方式,都是說得通的。
這兩名貴妃是持了梁高祖的敕書前來的,按理說,皇帝既然發話了,自然就有最高的效力。
哪怕秦王不願意,也必須按照皇帝的敕書辦事。
至於其他將領的怨氣,秦王在軍中威望甚高,想要壓下去自然也不成問題。
但很顯然……這與歷史記載不符,而且,也完全不符合秦王的人設。
隨著李鴻運陷入沉思,整個世界也進入了暫停狀態。
看著歡喜離去的尹德妃和張婕妤,李鴻運自然想到了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未來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後果。
這兩名妃子,是梁高祖此時最為寵信的兩名妃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枕旁風”的威力。
此時洛陽城才剛剛攻克,而攻克洛陽的過程,可謂是兇險萬分。
李鴻運在之前的虎牢關之戰中已經體驗過了:洛陽城池高大堅固,梁軍攻擊了數月都未能有所建樹,在這個過程中,戰鬥必然是十分慘烈的。
而之後竇建德來援,秦王更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只帶領三千五百玄甲軍去虎牢關堵截,併成功一戰擒雙王。
從戰果上看確實如同摧枯拉朽,但如果深究過程就會知道,整個洛陽之戰都是兇險萬分,秦王的戰馬都死了好幾匹,更何況是其他的將士。
洛陽城是東都,此地和長安城一樣,繁華富庶,裡面的珍寶財貨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這些財貨如何分配的問題,就是一個擺在決策者面前的大問題。
秦王就面臨兩個選擇:要麼給這兩名妃子,要麼給將士。
那名在府庫前面拒絕了兩名妃子的將領來頭也不小,如果尉遲敬德等一般的將領,恐怕說話還不可能這麼硬氣。
而那名將領之所以敢直接用秦王的“教”來拒絕梁高祖的“敕”,顯然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當時整個梁朝的命令體系比較混亂,皇帝的敕、太子的令和秦王的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具有同等效力,誰的命令先到就聽誰的。
秦王直接打下了洛陽,他的教在諸多將士們看來,顯然與皇帝的敕是同等的。
至於皇帝的敕被拒絕了、皇帝生氣了之後該怎麼辦,那是秦王要考慮的事情,而非他們這些大頭兵要考慮的。
第二,則是因為這位將領是淮安郡王,論親戚,他是梁高祖的堂弟。
雖然是宗室將領,但他在洛陽一戰中也立下了功勞,因此秦王才將那幾十頃田地賞賜給他。
這樣的一個人,顯然對這兩位貴妃是十分不感冒的。
李鴻運甚至可以代入到他的視角來考慮問題:論關係親疏,我是當今陛下的堂弟,早在晉陽起兵的時候我就已經舉兵響應,你們不過是陛下後來又納的兩個妃子;論功勞,我跟將士們在洛陽城外餐風露宿、浴血奮戰,你們兩個妃子在長安花天酒地。
現在你一紙敕書,就要把我的地搶走?
當然,淮安郡王也知道這兩名妃子正得寵愛,不太好惹,於是他在硬氣之餘,也將皮球再度踢給了秦王。
那麼秦王會怎麼做呢?
其實在李鴻運看來,如果秦王真的把府庫中的財寶給了這兩名貴妃,他日後的處境說不定會好一些。
畢竟後來秦王之所以五次三番被梁高祖責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太子和這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