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逐漸的(應作“地”——羨林)學會了這種治學方法。所以我要總結我的經驗的話,我最早的資本或者就是由於我有懷疑的能力。同上書,第125頁。
最瞭解自己的老師的胡適的學生唐德剛說:
胡適的治學方法只是集中西“傳統”方法之大成,他始終沒有跳出中國的“乾嘉學派”和西洋中古僧侶所搞的“聖經學”(Biblical Scholarship)的窠臼。《胡適口述自傳》,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33頁。
唐又本著“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精神說,胡適“不成一套!”同上書,第111頁。
唐德剛先生的話不無道理,胡適的“治學方法”確實是中西合璧的。但是,我認為,決不能就因此貶低了胡適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我上面已經提到,這是胡適最大的貢獻之一。無論是人文社會家,還是自然科學家,真想做學問,都離不開這十個字。在這裡,關鍵是“大膽”和“小心”。研究任何一個問題,必先有假設。否則就是抄襲舊論,拾人牙慧。這樣學問永遠不會有進步。要想創新,必有假設,而假設則是越大膽越好。在神學統治的重壓下,哥白尼敢於假設地球圍著太陽轉,膽子可真夠大的了。但是,大膽究竟能夠或者應該大到什麼程度,界限很難確定,只好說“存乎一心”了。有了假設,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種假設往往是出於懷疑,很多古聖先賢都提倡懷疑,但是懷疑了,假設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認為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結論,必須求證,而求證則是越小心越好。世界上,萬事萬物都異常複雜,千萬不要看到一些表面就信以為真,一定要由表及裡,多方探索,慎思明辨,期望真正能搔到癢處。到了證據確鑿,無懈可擊,然後才下結論。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孤證難信。這做起來比較難。如果真正只有一個孤證,你難道就此罷手嗎?
胡適畢生從事考據之學,迷信考據之學。他在《齊白石傳》中說過幾句話:白石先生用“瞞天過海”的迷信方法,來隱瞞自己的年齡,卻瞞不過考據學。可見他對考據學信仰之虔誠。我再重複說一句:“十字訣”是胡適重大貢獻之一,對青年學者有深遠的影響。
作文(1)
1996年
一
當年,我還是學生時,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國文”一門課,現在似乎是改稱“語文”了。國文課中必然包括作文一項,由老師命題,學生寫作。然後老師圈點批改,再發還學生,學生細心揣摩老師批改處,總結經驗,以圖進步。大學或其他什麼學一畢業,如果你當了作家,再寫作,就不再叫作文,而改稱寫文章,高雅得多了。
作文或寫文章有什麼訣竅嗎?據說是有的。舊社會許多出版社出版了一些《作文秘訣》之類的書,就是瞄準了學生的錢包,立章立節,東拼西湊,洋洋灑灑,神乎其神,實際上是一派胡言亂語,誰要想從裡面找捷徑,尋秘訣,誰就是天真到糊塗的程度,花了錢,上了當,“賠了夫人又折兵”。
據我瀏覽所及,古今中外就沒有哪一位大作家真正靠什麼秘訣成名成家的。記得魯迅或其他別的作家曾說過,《作文秘訣》一類的書是絕對靠不住的。想要寫好文章,只能從多讀多念中來。清代的《古文觀止》或《古文辭類纂》一類的書,大概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編選的。結果是流傳數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書,我們至今尚蒙其利。
我從小就背誦《古文觀止》中的一些文章,至今背誦上口者尚有幾十篇。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前半,寫作文用的都是文言。在小學時,作文不知道怎樣開頭,往往先來上一句:“人生於世”,然後再苦思苦想,寫下面的文章。寫的時候,有意或無意,模仿的就是《古文觀止》中的某一篇文章。
在讀與寫的過程中,我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