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境了,只要從他們身上刮一丁點鹽屑下來,就有無數人可以得到衣食。你放心吧,我也知道私鹽問題錯綜複雜。朝廷對私鹽販子用重刑,販三到十斤者即可處斬,然冒死私販者尤屢禁不絕。真要禁起私鹽來,許多人要掉腦袋不說,百姓也要身被其苦,除了能搏得上官考績時打個上等之外,反倒要捱百姓的罵,這樣廢力不討好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

私鹽是歷朝歷代的一個痼疾,自漢武帝鹽鐵專賣以來,私鹽隨之出現,屢禁不絕,並且越來越猖狂,有的甚至拿起武器造反,如唐末黃巢就是私鹽販子出身,到後來私鹽販子們發展成勢力相當強大的幫會。朝廷稅收來源有限,僅靠土地、人口稅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橫徵暴斂又怕激起民怨,因此,對食鹽這樣的生活必需品進行壟斷經營,不是最優,也是次優的選擇,鹽業專賣帶來的各種收入,總體上佔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這還不包括官員們從中獲得的利益。

私鹽的利潤奇高,鹽的零售價格要高於產地價格十幾倍乃至幾十倍。鹽價奇高的原因最主要是沉重的鹽稅負擔,例如兩淮鹽課清單包括奏銷正課共二十五項、考核正課共九項、不入奏考正課四項、不入奏考雜項三十項、不入奏考雜費二十五項。從兩淮到漢口的鹽,一引鹽的正課是一兩一錢七分零,陸續加上各種雜課後已達十二兩。除了這種正規或非正規苛捐雜稅外,還有各種養活龐大鹽政人員的支出要鹽商交納。

而私鹽逃避了這些稅課,即使價格比出產地高數倍、十數倍,仍舊比官鹽要低一半以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官鹽的質量奇差,各個環節的官、吏為了獲利,往往向鹽中摻沙子或其他東西,有時摻雜的比例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官鹽價高質次,私鹽價次質高,從老百姓得到實惠的角度來說,私鹽並不是一件太壞的事。

第六章 烏衣賊蹤(上)

袁道宗本有些擔心對私鹽打擊太厲害會讓百姓利益受損,聽到“陶勳”的保證後,他才放了心,道:“本縣的私鹽大多控制在青竹幫手上,青竹幫總舵在江浙,乃是江南最大的幫派之一,其結交官府、控制地頭、勢力盤根錯節,恐怕不大好動。摸清他們的底細,還須靠孫管家那邊出手。”

“嗯,你先摸清他們在本縣地販運網路吧,要讓鹽梟們出銀子,就得掐住他們的七寸才行。”

吃過午飯後,袁道宗交待好衙門裡的事情,提了幾樣禮盒換上便裝,向人打聽到金劍門的駐地,獨自前往。

金劍門在縣城的堂口設在城南“金劍武館”,武館門口站著兩名彪形大漢如守門金剛般,袁道宗請他們往裡通傳。很快,門裡一陣腳步聲,全綜帶領兩名手下從照壁後面迎出來,熱熱鬧鬧地將他請進客廳。

武館是間三進三出的大宅子,客廳又叫做“演武堂”,門前一塊十餘丈長、五六丈寬的大坪,兩邊擺滿兵器架和石鎖等器械。

進客廳落座寒喧過幾句,袁道宗指著放在桌上的幾個小禮盒道:“今天上午承蒙門主仗義出手,免去了太蒼三醜的糾纏,袁某特來致謝,第一次見面,些許心意不成敬意。”

“哎呀,袁班頭太客氣了,全某無功不敢受祿呀。早上的事,說起來還是我的不對,當時袁班頭已經佔到上風,正要教訓三個醜類的時候反被我冒昧打斷,全某隻有過哪有功呢?不過班頭也不要怪我多事,太蒼三傑是青竹幫程天青程堂主的客人,大家都是地面上的朋友,抬頭不見低頭見,能讓一分是一分,總要使地界和睦才是。”

“門主說得不錯,袁某隻想隱姓埋名地在這裡過完下半輩子,如果地面上的朋友照顧,自然求之不得。不過袁某與青竹幫素無瓜葛,他們的客人怎麼卻要找我的麻煩呢?上午聽門主話裡有話,所以袁某虛心前來受教。”

“說起來這件事還是和竹雲谷的風波有關。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