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部分

出一聲巨響,射出碎石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藥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因當時生產技術上的限制所用火,藥的推力相當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擊精度和射程較難控制,再因為其槍管為天然竹管,在射擊了幾次之後,槍管末段的竹質就會因為火,藥燃燒時的灼燒而變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導致炸膛,所以突火槍的真正實戰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火銃初創於中國元代,它是依據南宋火槍尤其是突火槍的發射原理製成的。雖然長期以來對火銃創制的年代無據可依,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蒐集到的出土和傳世的元代火銃日漸增多,從而為分析其創制的時期和有關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資料分析表明,火銃應是中國最早的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元代創制和使用的火銃,使中國管形射擊火器出現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槍向金屬材質鑄造的火槍的一次飛躍性過渡,同南宋創制的突火槍相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火銃對突火槍的繼承性。也可以認為元火銃是突火槍發展的產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槍。火銃的優點無疑是明顯的,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在使用壽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槍都是難以比擬的。突火槍是最早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管形射擊火器,元火銃也是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較為先進的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

元火銃與突火槍相比,有許多改進之處。首先,元火銃的使用壽命較長。金屬製元火銃銃壁的熔點高,耐燒蝕性好。抗壓力強,不易炸裂,能夠適應因火,藥效能的改良和裝藥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壓,所以一支元火銃能夠使用多次而無須更換,使用壽命大為延長。其次,元火銃的製造規格易於統一。元火銃是按一定規格進行成批鑄造的,同一批火銃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設計,除了因製造工藝不平的限制所產生的誤差外,其他誤差甚小。這樣便可嚴格控制火銃藥室的尺寸,保證裝藥量達到標準。既能保證發射威力,又可提高發射時的安全效能和控制射程、設計精度。再次,元火銃的構造比較合理。在外形上已能明顯區分出銃膛、藥室和尾銎三個部分,各部分的橫截面都呈圓環形,口徑、銃長、銃膛長、藥室長之間,雖無準確的數量比值,但其外形結構已反映出適合發射需要的粗略的數量關係。如藥室部呈燈籠罩式隆起,內外徑大於銃膛的內外徑,因而使藥室具有較大的容積和橫截面,這種構造的特點,能使火,藥在較大橫截面的藥室內迅速燃燒,增大了橫向燃燒面,提高了燃燒的瞬時性,瞬間生成具有較大壓強的大量高溫氣體,並被擠壓(壓縮)入截面較小的銃膛中,使壓強再次增大,從而提高了發射力和彈丸飛行速度及殺傷力,最後一點,元火銃的射速較快。元火銃的內壁較光滑,發射後殘存於銃膛內的藥渣清除較易,費時較少,因而提高射速。由於火銃的優越性,所以在創制成功後,便裝備軍隊,用於作戰,不但元軍使用,而且元末農民起義軍也多有采用,尤其是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使用最多,為其奪取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火銃在元代創制以後即被用於作戰,到元末時期使用逐漸頻繁。

由於火銃在元末戰爭中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所以在明代前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其間又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為開端,以建文帝失位而結束。建明之初,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把元代創制的初級火銃,加以規範統一,根據實戰的需要,發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種型別在內的洪武系列火銃。洪武系列火銃按形體大小、構造特點和作戰用途可分為三類:其一是裝備單兵使用的手銃,其二是裝備於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中型碗口銃,其三是專用於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炮。

第二個階段自朱棣稱帝至正德末�